七十九岁的大姨独自住在一个小房子里,住了近五个月。
小房子是她儿子和女儿给她租的,距离子女的家都不是很远,大姨大半年前查出患有卵巢癌,已是晚期,医院不予手术,大姨父八年前因胰腺癌去世。
每天儿女轮流把菜买到家里,给她做清洁、洗衣服、洗澡,自己还能料理饮食起居,每天还在小区溜达溜达,身体状态好的时候还要打打太极拳。
儿女想请一个护工照顾她,但遭到了大姨的拒绝。
白天一个人闲得无聊,会在我们大家的微信群里发言说话,妈妈本来有五兄妹,大姨排行老大,最小的一个妹妹已经患病走了六年了。
最近一周,大姨跟妈妈微信聊天,得知她都没有出门,一直呆在家里,听她说一句完整的话,会叹几声气,提不起精神,情绪非常低落。
妈妈也很担心大姨的身体,想去陪伴一下她,和她说说话,于是和三姨、舅舅三兄妹约好,要去探望一下大姨。
自从大姨一个人租房子住,因为疫情,都还没有去看过她。
三兄妹找到大姨住处,带上大姨在小区里慢慢走走,透透气,她一个人没有力气出门。
舅舅在小区里拉着大姨的手带着她,舅舅比大姨小六岁,二十年前因喉癌做过手术,用他特有的嘶哑的声音跟大姨讲着开心的一些话,回忆过去,憧憬未来。

年轻的时候几兄妹因为一些家庭观念不同,产生了大大小小的隔阂,但此时此刻已经不计前嫌,怎么样让大姨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她开心渡过晚年,是大家一致的心愿。
过了两天,他们又去探望大姨,她已经卧床不起了,已经没精力烧饭做菜了,身体像枯柴,皮包骨头,一米六几的身高,体重只有七十多斤。
一个人的生活该结束了。
大姨儿子已经找好一家养老院,几兄妹一起陪着大姨去参观了养老院,宽敞卫生,空气好,人也多,闹热,餐食丰盛,养老智能设施齐全,大姨点点头,露出了少有的微笑。
第二天,就在儿童节前一天,大姨的儿女就送她到了养老院。
养老院每天吃饭会发照片,生活的一些场景也会发照片或视频,给子女报平安,让子女放心。(托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福。)


这不就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样吗。
老人的身影和幼儿的身影渐渐重合了。
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也会发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吃饭、睡觉、玩耍的照片或视频,家长身体在单位,心思每时每刻都挂念着孩子。
生命就是一个轮回,从婴儿状态出生,到世界上来走一遭,又回到了婴儿的状态,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
子女又像当初父母照顾他们一样来照顾年迈的老人。
大姨行动虽然迟缓,但不受限,就时常身体感觉疲乏,精神萎靡,意识清晰,没有疼痛的折磨。
舅舅在微信群里用嘶哑的声音询问大姨早上都吃什么,在养老院是否适应。
他那嘶哑的语音,要听很多遍才能听清楚说的内容,就这没有声带参与的声音,几乎只有气声,特别感动,让大姨感受到深厚的兄妹情,浓浓的血缘情,几次回复舅舅的语音,都能听出大姨带着哭腔,一种激动的回应。
每个生命都会死亡,好好过好当下,尽情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日子过得充实,活出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