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唐伯虎哪有人不知道呢,“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嘛!
唐伯虎是寅年出生的,寅为虎,因此名“寅”。又是家中的老大,所以字“伯虎”。
老虎凶猛,让人害怕,又字“子畏”。
至于他的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是个开饭馆的,而且是在当时苏州最繁华的地界阊门开的。饭馆生意红火,赚了不少钱。
不过在古代,商人再有钱,社会地位也不高。想要改换门楣,那就得让孩子读书、考公、当官。
所以唐伯虎从小就展现出的异常的聪明伶俐,让唐广德看到了希望。
他不愿意让儿子参与饭馆的经营,而是花大价钱找名师教儿子读书、写字、画画。
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这和今天的许多父母何其相似!
唐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一方面极有才华,另一方面又骄傲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6岁时,唐寅参加苏州府学考试得了第一名,一下子就在苏州出了名。
这个少年天才吸引了当地的文化名人们。随后,唐寅跟随沈周学习,与文徵明、祝允明等人成了好友。
作诗绘画之余,唐寅也总爱做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比如拉着祝允明扮乞丐,去人多的地方讨钱买酒喝。
这个时候的唐寅,肆意而为,挥洒着自己的个性,他才不去考什么功名,如此生活才叫逍遥自在!
25岁那年,唐寅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
短短的两三年内,父亲中风病故,母亲悲伤过度也去世了,紧接着妻子徐氏病故,儿子病故,妹妹病故。
这个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弟弟唐申相依为命。
26岁的唐寅很快长出了白发。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父母,他不知道怎么样撑起这个家。家境也随之衰落。
好友祝允明劝他不要再颓废下去了,还是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是正途。
唐寅想了想,郑重地点点头:“那就学习一年,试一试,考不上就不学了!”
祝枝山愣住了:“一年?!读书人一辈子寒窗苦读,大都考取不了什么功名,你就学一年!”
应天府乡试很快就要到了,唐寅却因为和好友张灵一起,终日饮酒狎妓,让主管考试的官员十分反感,认为他品行有问题,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
幸亏得沈周、吴宽、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等一众名人的求情,唐寅才得以补录。
这次乡试,唐寅又是第一名!在南京城名声大噪。
在众人的赞扬、恭维、羡慕声中,春风得意的唐寅忘乎所以,更加纵横恣肆,完全听不进好友们的劝解。
1499年,唐寅进京参加考试,途中结识了同样去赶考的徐经。
徐经家境殷实,出手阔绰。十分仰慕唐寅的才华,一路上好吃好喝好玩招待唐寅。
到了京城,两个人不减高调,四处结交名人,拜访高官,很快在京城圈里也出了名。
考试完毕,唐寅得意洋洋向人吹嘘,自己一定能得第一名!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唐寅和徐经贿赂考官陈敏政,事先得到考题的传言迅速传开,并被告到了皇帝那里。
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最终的结果是:
陈敏政被罢官回家,不久便生疽死了。
徐经和唐寅被消除仕籍,终生不得再入仕,发配去县衙做小吏。两个人都没有赴任。
徐经回到家乡,每天闭门读书,34岁即抑郁而终。后来他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很有名:徐霞客。
唐寅呢,从大牢中被放出来以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新娶的妻子离他而去,弟弟闹着和他分了家。
从巅峰跌到谷底,唐寅几乎无法承受这一切。每天关在家里饮酒作画,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36岁时,他给自己建了一座别业,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他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
这首诗写出了唐寅的洒脱孤傲个性,快意人生的态度,和对尘世沧桑的思考。
这时的唐寅有了第三任妻子:沈九娘,沈九娘是妓女出身,但博学多才,也很欣赏唐伯虎的才学。
两个人相依为命,并有了一个女儿,这也是唐伯虎唯一的后代。
平静的生活没过几年,沈九娘就因贫病交加亡故。
正当唐寅再次陷入困境时,宁王忽然以重金聘请他到南昌去。
唐寅以为自己苦尽甘来,欣然前往,却很快察觉到了宁王的谋反意图。
为了得以脱身,唐寅每天醉酒装疯,脱光了衣服满街跑,说自己是宁王的谋士。
宁王忍无可忍,赶走了他。
唐寅得以全身而退,回到了家乡苏州。
这时的他彻底死掉了走仕途的心。每天在醉酒中、在绘画里释放自我,体味人生。
幸好他还有好友文徵明、祝允明的接济。加上女儿也顺利出嫁,给了他不少安慰。
1524年,54岁的唐寅独自在家中去世,结束了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