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有效推动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推进我县“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工程建设,促进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头人,根据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精神,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加快县名师培养步伐,进一步发挥我校教育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特制定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三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坊成员结构
导 师:延安市实验中学 惠绿雁
主持人:宜川县初级中学 白俊芳
种子教师:宜川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云瑞 胡雪雪 郝娅娅
薛彦丽 刘 晶
宜川县初级中学 付文静 吕东琴 时亚亭
任 苗 康 盼
影子教师:集义九年制学校 范 瑞
二、建设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在导师指导和主持人的引领下,工作坊成员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通过理论研修,立足课堂教学,提炼教学特色,使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成长为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以此带动更多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1.带动一支队伍
以工作坊为平台,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加快坊员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工作坊成员在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
2.研究专业课题
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争取在三年后能出工作坊特色研究成果。
3.形成学科特色
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语文自主课堂,形成较具特色的初中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范式。
4.做好宣传公众号
建立工作坊公众号,展示工作坊活动、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等一体的教学成果资源库,使之成为工作坊成员及初中部语文教师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四、工作思路
1.专业理论研修
工作坊主持人鼓励坊员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学科优秀课例等方面的著作、期刊。并及时分享学习感悟,撰写学习笔记,畅谈个人收获,不断更新坊员的理论素养,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
2.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调查坊员,探讨并形成工作坊课题,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探索,促进成员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升,让成员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3.教研共同体研究
把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学员的发展层次落实有针对性的分层培养。在学习、践行、反思中,引领教师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升教育理论修养,内化新课程教育思想,滋养课堂教学智慧,领悟教育科研理论,形成教学个性特点,实现人人成长的目标。
4.做好工作坊公众号
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工作坊的最终目标,只有建立健全的成员成长记录,才能够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和评估教师的成长过程和效果。工作坊将以公众号为载体,做好工作坊档案,将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课件、论文等材料及时收集、存档,及时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轨迹。
五、三年规划
工作坊建设运行周期为三年,主要任务为:一是工作坊基础建设。包括工作坊硬件设施配置、工作坊团队建设、工作坊发展规划及培养计划、工作坊制度建设。二是工作坊具体工作开展。包括工作坊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研共同体研究、工作坊公众号的运行。三是工作坊特色形成与辐射。
(一)第一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2月):研究准备阶段
1.组建工作坊
2.招收工作坊成员
3.思考工作坊各项制度、职责
4.制定工作坊发展计划
5.工作坊成员制定三年成长规划
6.建立工作坊的微信群、公众号
(二)第二阶段:(2024年2月—2026年2月):全面实施阶段
1.个人研修
落实工作坊的具体规划及要求。促进团队成员提高语文学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读好书,备好课,上好课,做好反思,做好教研。坊员每学期至少认真研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完成1篇读书笔记、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完成1篇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每年内在工作坊组织的活动中承担一次公开课或一次专题讲座;三年内主持或参与完成一项课题研究。
2.团队研修
落实团队研修,坚持每学期至少三次的研修会议。做到时间、地点、成员、内容“四落实”。每次研修活动都要确定中心话题或者明确研究课例,争取实施轮流主持、主讲,工作坊其他成员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各抒己见。
工作坊做到推荐专业书目,组织成员读好专业书,丰厚自己的学科底蕴;组织开展集体教研模式,学习新课标,备好每节课;组织工作坊成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围绕工作坊要求,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以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整理工作坊成果。
(三)第三阶段:(2026年2月—2026年12月)总结反思阶段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工作坊成员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总结,积极完成教学成果的积累与整理,形成一系列成果案例集。
六、坊员职责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导下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遵守名师工作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做好各种研修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下,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每学年进行1次以上公开教学展示,提交1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
3.制定业务提升方案。不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每学年至少研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订阅专业杂志,坚持撰写。每学年撰写2篇或在教育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每学年参与听课、议课不少于20课时。
4.规划课题研究。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三年内参与完成1项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宜川县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5.指导帮扶青年教师。每名工作室成员力争做到结对指导至少1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有记录存档。
七、工作坊活动形式
1.专题讲座。以本工作坊为主体,工作坊成员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借助“名师引领行动”专家专题讲座,开展研讨会,总价经验,举一反三,结合实际举办学术研讨会。
2.送教下乡。关注乡镇学校教育教学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地开展送教活动。每年组织工作坊成员到乡镇送教至少1次。
3.学习交流。定期举行工作坊会议,讨论工作计划、进行学科研讨、开展课题交流、分享经验感受。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微信群为研讨交流平台。
4.网络研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上传工作坊的工作动态、论文成果、课例设计、案例评析、课堂实录、教育叙事等。
5.学术交流。积极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宜川县项目,建立业务学习计划、进修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八、工作室宣言:
素履追光,向美而行
语文,似一束光,
照亮教育的虔诚初心。
一场以语文为缘分的相遇,
一段为教育探寻的人生旅程,
一群为未来筑梦的点灯人,
一次因教育并肩而行的邀约,
一场让未来熠熠生辉的盛宴,
一起为理想迸发热情的追寻,
循着那束光孜孜以求。
相遇、相伴、相携以进,
用交流打破思维的局限,
用共享谋得理念的革新;
探寻教育最真实的模样。
让我们在这里守得花开似锦。
闪耀诗意的光辉,
我们
素履追光,向美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