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大妈们都活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使得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很有生气。
李大妈六十几岁,儿女经已成家,只是老伴离世得早一些,让李大妈伤心苦痛了一段时间,后来也就慢慢想通了,人这一辈子呀,早走迟走都得走,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也就看淡了。
李大妈身体硬朗,别看已是六十好几的人,走起路来脚步轻盈,健步如飞,顶过村里的那些年轻的劳动力。
李大妈是个热心人,谁家需要帮忙播种收割,李大妈准到。
李大妈有一个自制的滑轮小凳子,一块细长木板是车身,前后边各安装一个从儿童手推车上拆下来的旧轮子,就是一辆可以移动的滑轮车了。
李大妈无论去到哪里,都带着她的滑轮车。去田地里帮别人种白菜,滑轮车就放在堆砌好的沟壑里,人坐到木板上可以左右转动,还能根据需要顺着田洼前后移动。李大妈坐在滑轮小凳子上,一只手拎个菜篮子,一只手拿起菜苗子,栽进挖好的坑洞里,身子轻便,手脚麻利,一点都不输年轻人,一会儿就栽了一垄菜苗。一起劳作的其他人,反而时不时捶捶腰,伸伸腿,只有李大妈安稳地坐在滑轮车上,手不停歇,一个坑洞一颗菜苗子,甩了其他人几垄地。
曹大妈是四川人,性格开朗,豪爽热情,虽说已经远嫁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几十年,说话已经带着浓重的川味儿。
曹大妈喜欢帮人说媒,村里的闺女小伙生辰八字她都知道,谁家的小伙到了婚配年龄,有无意中人;谁家的闺女待嫁闺中,与谁家的儿郎合适婚配;再有离异丧偶的,她也一并儿操心说媒,并且乐此不疲。 村里一半以上的姻缘,几乎都是曹大妈牵的线,曹大妈成了村里的“月老”,有她主动去牵线的,也有主动去找她说媒的,因为她性格开朗,说话干练,村里人都喜欢和她交往。
阮大妈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馒头包子面条几乎是她们家的主菜。
阮大妈擀得一手好面,她擀出来的面,软糯香甜,劲道好。看似毫无形状的几个面团,在她的手里刷啦几下,一个个不成型的面团便有型地摆放在案桌上。
拾柴,烧水,开水咕嘟咕嘟冒泡时上蒸笼蒸,二十分钟后,甜糯的麦香味飘了出来,左邻右舍便也知道,阮大妈家今天又蒸馒头了。
每每这时,阮大妈就把蒸好的馒头拾掇到一个小竹箩里,盖上一层轻纱布,拎起竹箩给左邻右舍送去。整一条巷子,经常吃到阮大妈送来的馒头,邻居们收下馒头,有时也会把自己家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或者水果送一些给阮大妈,阮大妈也不客气,用个塑料袋子装着拎回家,下次做了什么好吃的也同样给邻居们送去,大家相处和谐,其乐融融。
每天的晚饭后,便是大妈们拉家常的时候。
大妈们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说新鲜事,谈新鲜菜,聊新款毛衣的编织方法……大妈们有一个好处,不搬弄是非,说的都是百姓里头的家长里短,和睦得就像是一群姊妹在聊家务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