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历史搞得好的成百上千,但是把历史讲得好的还真没几个。王立群在《百家讲坛》讲汉代,宋代的历史已经是二十来年前的事情了。
为什么他讲的历史现在还有人在回味,我们看到这些上年头的视频,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有共鸣?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表达,语言表达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
应该不是语言的表达技巧,应该不是思想的深度,大概还是因为他的思想触碰到了人生的真谛。
为什么王立群出色呢?易中天曾经客串一回主持人采访过王立群,王立群谈到了他的苦难的年少时光,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他当场按耐不住自己,当场哽咽,记得那时还在读大学的自己,也被他深深打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文科的大家基本出现在乱世,春秋战国,民国时期。大概还是这些时期,那些聪慧的人有大把机会体会自己人生的苦难,亲眼目睹他人的苦难,他们在这些苦难中实现了自己人生智慧的原始积累。
任何一个稳定的政权都有一个强烈地欲望对思想言论进行管理,从理论层面确立政权的合法性。乱世中的政权基本上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来对思想言论进行严格管控。乱世让这些文科大家有了较大的空间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乱世之后的治世政权,很大可能要用到这些文科大家的思想作为工具来管理国家,因而这些文科大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几个时间相对较长的动荡时期,文科大家大量涌现。文革十年留给这个国家是不堪回首,这个国家因文革错过了太多太多,文革十年留给很多个人也是不堪回首,他们的人生因此戛然而止。但是有那么一些相对幸运的人才因文革而成就了更加的优秀的自己,王立群就是其中之一。
王立群还在世,现已年过八旬,他们这批文革的幸运儿正在慢慢地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发应该不会远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