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大家都在忙着备课《林黛玉进贾府》,我没有被抽到讲公开课,只是这几日事少,就赶紧不间断的去听他们讲课,希望自己也能学到些东西,倘若真有一天自己也能上公开课,心里也能有些个准备。
好在那几日听课以来,自己对于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文本不再刻板认知和解读,知道在理解文本时应该学会多角度分析, 篇幅较长,知识点冗杂的课文,就应该紧紧抓住文本特点,找准教学的脉络和主线,结合学生的特点,并不一定要遵循文本的固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那么对于我《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我个人更偏向于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为本节课的主线贯穿,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这样的一个切入角度,基本思路如下:
开始导入课文,后进入课文的解读,首先让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是怎么进的,在文中路线又是怎么呈现的?”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个问题,对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有个基本的把握,而且还能找出进贾府路线的关键词,这样老师在课件上展示出路线平面图,找几个学生进行分布讲解。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学生总结,能够明确林黛玉不仅没有从正门出入,而且见贾母/大舅舅和二舅舅时的路线较为曲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如此曲折的路线,难道就不能直接就近出入吗?这样还能够节省时间。
着一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让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背景,掌握当时是一个尊卑有序,礼制森严这样的一个结论,从而为下一环节对于林黛玉处境的分析,提供有效的依据。
接下来就会有学生提出,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曲折的路线,进进出出,是不是内心极为不适,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此时林黛玉的诸多表现,如:做事处处留心,就连吃饭的事情,都是要小心谨慎,去了大舅舅家,本是可以吃饭的,可还要去拜访二舅舅,为空领了赐饭,再去拜访二舅舅有什么不妥,被别人说闲话,其实就是林黛玉怕别人说自己出身卑微,没有礼数;其次就是说话也时时在意,贾母问林黛玉读些什么书的时候,黛玉说只刚读了“四书”,想着自己谦虚一点,再问贾母妹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却说:“读得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深知,在这样礼制森严的家庭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在贾母眼里,自己就已经“无德”了,此时的黛玉顿时知道自己说了错话。在等到贾宝玉过来问黛玉读什么书的时候,黛玉立马改口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另外,黛玉在这个大家庭里,“也见到了很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喝茶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通过这些典型例子的是透彻分析,学生就能引用文章中中的语言概括出林黛玉再贾府的准则“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那么,林黛玉在贾府中如此受约束,她又为什么弃父进京呢?此时再课件上给出以下内容来: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此时大家就能够明白黛玉背井离乡的苦楚,自此本文就基本分析结束,倘如时间还够,可以引申一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再开始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而到了后面的时候,却是一个尖酸刁钻的人物形象,可以尝试去让学生进行探究,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关的提示——“高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导致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