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生活家
看完《镜子》的感想

看完《镜子》的感想

作者: GogoJane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7:07 被阅读1450次

    看到《镜子》这个记录片,不能说特别震撼(如果有也是看到孩子们最初激烈的反应时)但感触共鸣颇多不得不说,因为记得早在孩子大概5岁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片博客就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虽然那几个孩子最初在培训机构的表现令人咋舌,看起来都是欠揍的孩子,但看着家长真的就和身边的我们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好与不好,就是非常普通看着再正常不过的父母,但怎么就走出了这样所谓的“问题孩子”呢?

       有几个想法:其一,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反而比家长更通透,譬如那个泽清说家长应该呆在那里学习81天,他只需要学6天,还说他就是因为有家长学堂才来的,他为父母付出了那么多,看到这里很心酸地脑补了一句父母辜负了他啊,最后泽清说呆在培训学校里虽然生活上不如家里,但是精神上是很开心的。那个张钊,在后来看到爸妈的信还没等看完就说不可能,他们那几十年的脾气哪儿改得了?表面看起来那几个孩子里他对爸妈的期望是最低的,他说的话是对爸妈基本不抱希望,他的想法还真心是我有些担心的,爸妈看着是这段时间改变了,但未来呢,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印象中还有一个12岁长得很好看的小女孩说到,说是不逼不逼,哪儿不逼?说是减负,哪有减负?说是不补习哪有不补习?……连问几个排比句,问得所有的教育者都该扪心自问一下,惭愧啊!就这一句话,应该警醒多少人?这个要延伸下去就谈到教育体制,问题太大暂不做讨论。

       其二是孩子对家庭关系的感知要胜过身在其中的父母,张钊说爸爸回家基本就是看电视,没怎么对他笑过,好像对妈妈也没怎么笑过。家明说父母除了吵架就是吵架,那个泽清说爸爸动手家暴但妈妈却是家暴的创造者。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仔细想想貌似这样的夫妻真的好多可能大家觉得这不就是过日子嘛,但孩子不是这么想的,孩子对这个要求高的原因是他们的认识比我们父母进步得多。

           其三说到底,所有的问题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和沟通,我们的父母基本都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同很对不孝子女认为父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没有起码的尊重和理解,认为孩子天经地义该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去走,天经地义该听父母的,天经地义该怎样,或者又走向极端天经地义觉得自己该听孩子的,那些打骂父母的即是如此,所以惯子与管子过度都会出问题。

       再说三个孩子和父母,张钊是这里面最大的孩子,高三,一开始就是不让父母回家,父母带着培训老师去的时候是一副恶狠狠的狂躁表现,指着爸妈的鼻子叫嚷你们敢把我送去我就磕死给你们看,路上闹妖蛾子惹路人报警后才抵达学校。但在往后面看,张钊说了自己就是想试试到底敢不敢,三个底线,不上学、搞对象、打架,我都做了看你们能怎么样,其实这就是对他爸爸总是蔑视他说他不敢去做的挑战,只是方式激烈敢于牺牲自己去做这个实验,某种程度倒是说明他是个勇敢的孩子,敢于反抗。而且这点和他爸爸说的吻合了,爸爸就一直说孩子抓住他们的弱点吓唬他们家长。联系他在学校谈到父母后来会怎样的不抱希望,前后一对比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远低于孩子对父母的了解,这也是我前面说孩子更通透的原因,张钊的父母只是说想不到原来那么乖巧招人稀罕的孩子会变得这样,其实我估计是父母忽视孩子太久导致,我们做家长的更多的陪伴是观察孩子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跟上学习的脚步,真错了的时候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又能怎样,好在张钊的爸爸后来还是作出了让步,在张钊回家后试探父母要钱的时候,爸爸最后给的数额超出了心理老师的预估,到最后其实张钊反而成了这三个孩子中真正改变更多的,第一很好地处理了和女朋友的关系,对错暂且不谈;第二在买宠物的时候也看得出他也对金钱有概念,觉得瞬间支付宝就付出了1700元很心疼的;第三还准备下一年继续复读考更好的大学,期望他们能够最终走向和谐共处。

        家明和父母也比较典型,家明最初的狂躁中就看出他也是在对抗,从他喊出的话语和最后镜头中露出的胳膊上的伤疤都看出他用过自残的方式。家明爸爸起初对家长学堂是不信任的,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在家长学堂中也不愿意主动沟通,说的话也是表面上看也很有素质,说的话也很正能量,但结合孩子说的深究原因就是他们无意中给孩子的限制过多,有些孩子可能不会怎样,忍忍就过去了,但家明爆发了,因为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什么事情都有规定限制,他就是自己想做一次自己的主,自己想证明自己不怕疼不怕苦可以照顾自己,听起来多么正常的要求,最后却沦为更高的或者父母认为过分的要求,自己要去做背包客,这个显然是爸爸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孩子就是上学的年龄,这个想法真的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想法,孩子不上学干嘛呢?上学还都不能保证能考上理想学校,能找到好工作,何况不上学!?我们输不起啊,是的做家长的我们真的输不起。只是深究下来发现孩子要出走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自我想找到自我,家长看起来很尽心地给孩子做了很多,但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们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家长却很相似,所以家长不能接受“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不这样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行”?如果有很好的沟通,也许家明最初的要求就是自己买一件玩具、衣服或者自己出去嗨一嗨玩一玩,可现在却缀学自残,沟通相处有时真的好难。貌似家明也看到父母的沟通问题,延展下来就是父母没有很好的与孩子沟通,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里,这个家明回家后觉得父亲改变了,主动陪他去玩去看电影,从后来的字幕中还看到他的爸爸甚至帮他开了家两个月后就关掉的网店,但孩子还是在寻找中,我有些担心,同时也与他的爸爸共情,真的只能摸索前进了,未来的路不可知……

        泽清是最小的也是最特别的孩子,少年老成是片子里对他的描述,他在回答为什么同意来接受采访的原因时用了“存在感”这几个字,觉得这个孩子表现出的冷静和敏感令人心碎,无法想象面容这样温顺的孩子会打骂妈妈,他的家庭看起来很美,但父母根本就是问题父母,而且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爸爸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妈妈也对爸爸有很大的抱怨,积怨已久的感觉,父母完全没有反思自己的意识,孩子觉得无法与爸妈沟通,妈妈觉得理解孩子好难,孩子打妈妈,爸爸无动于衷,孩子过早成熟也选择了自己独特的反抗方式,他的表现确实令人费解,打妈妈骂妈妈,妈妈很可怜,但也验证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老话,作为父母他们不够坦诚和不愿反思的态度似乎也预示着培训的效果不会太好,果然最后的字幕显示泽清还是缀学,又去寻求央视“心理访谈”的帮助,但愿他的父母能再多向前走几步跟上孩子的思想,毕竟外在的帮助不能解决根本。

    最后,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的确会对孩子影响很大,但有些孩子走出来了,有些孩子却没能走出来,有些孩子在长大后自己建立的家庭中又会出现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有些孩子则在原生家庭中吸取到教训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沟通,如何去释放,如何去解决,关键是要有一颗想解决问题的真心并付诸行动,这个很难,爱,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容置疑,但如何去爱确实一种能力需要学习需要去说需要去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完《镜子》的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u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