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2282/94e69a1a9685a67e.png)
这两天看了《韭菜的自我修养》,让我觉得很有必要回顾一下自己的韭菜史。
月光阶段
工作6个月后,我发现自己没有一分钱存款,每个月一发工资就基本全部还信用卡了,生活很窘迫。感觉这样的状态不好,还是要每个月稍微存点钱的,哪怕是工资的10%或者20%。
余额宝阶段
经过深刻的反省后,我开始每个月存钱,后面盘点了下收入和支出,发现自己压根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稍微克制一下,每个月都会有存款。然后每个月都把钱存到余额宝,每天早上起来看下昨天又通过余额宝赚了几块钱,很开心。
基金阶段
一段时间后,支付宝开始给我推荐基金,于是我先糊里糊涂就买了一些。“干了再说”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投资也是这样。
很快我发现基金的收益比余额宝高多了,于是逐渐把余额宝的钱逐步全部放到基金里面了。期间看过简七关于基金介绍的书,查过基金排行的网站。仅此而已,这就是我对基金全部的了解,然后我就把钱全部投入到了基金,而且是股票基金。
每天都会去看基金的收益情况,有时基金收益很差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差。为了不让自己被基金收益影响,我就把支付宝删掉了,后面由于必须用到支付宝又不得不重新安装回来。
美股阶段
到16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开始看李笑来在得到的专栏,在专栏中我知道了GAFATA组合: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腾讯、阿里。于是我开始买入这个组合的股票,同时由于对人工智能的看好,我买入了英伟达和AMD的股票,看完《硅谷钢铁侠》后,我又买入了特斯拉的股票。
慢慢的我开始把基金的钱全部投入到了美股。美股的波动更大,每天的收益更加刺激,我又有好几次删除买股票的APP的经历,每次都是删除后一段时间,忍不住就又装回来了。或者删除后,我会去百度查股价。
当某股票的价格连续跌一段时间时,我就会想这个公司靠不靠谱啊,感觉不太行啊,于是就把股票卖掉了。当股票的价格猛涨时,我就很开心,比如有一天英伟达的股价涨了接近20个点,当时的我那个美啊,逢人就推荐英伟达的股票。
数字货币阶段
到17年11月,我开始了解到数字货币。最早期是想搬砖,搬砖也需要币,我就买入了EOS和ETH。投资数字货币之前,我有看一些讲区块链技术的书,看完之后觉得这个技术真厉害啊,值得投资。在买币之前还看了李笑来的《数字货币世界简明生存指南》。
在入市之前,我知道了这是个风险极高的投资,于是我只拿出了可以“归零也无所谓”钱投到里面。并且告诉自己:不要炒短线,自己目前没有那个能力,这样做相当于肉包子打狗。
实践中,要做到上面的要求还是非常难的,因为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都非常大。所以我在持币期间慢慢给自己定下了投资原则、投机原则。
但是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搬砖上面,让自己的币越来越多。同时,也开始帮别人搬砖,收取佣金和服务费,慢慢的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于是开始和同学一起创业,从搬砖到趋势交易、对冲交易,我们产品线逐步完善,而且收益都是业内领先。
于是,我更少关注币价了,换仓次数也极少,从18年11月到现在,我仅换过一次仓:把ETH换成了BTC。另一方面,我基本不给人推荐币种,因为我知道投资者自己不了解投资标的,推荐了也是白推荐,价格一波动,就会拿不住。
结论
在基金阶段、美股阶段,我的投资最终都是亏损出局的。也就是被割了韭菜:
所谓 的“ 韭菜”, 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到了数字货币阶段,至少到现在,账面还是浮盈的,可以说是还没有被割韭菜。
从上面的经历可以看出,韭菜阶段的我:
- 被价格绑架,心情受价格影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 不懂就瞎投;
- 交易次数太多;
- 没有总结和学习;
- 喜欢all in,看到能盈利,就把所有钱都投入进去。
经过进化,所以暂时还没有被割韭菜的我:
- 投资有原则:闲钱投资、长期投资;
- 交易次数极少;
- 不断学习;
- 不断提升场外赚钱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