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名斯,是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
战国初期,魏国是诸侯国中最强的国家,这同魏文侯的贤德英明是分不开的。魏文侯最大的长处就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因此,许多贤士能人都莫名来到了魏国。其中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德才兼备,名望很高,隐居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一直不肯出来做官。魏文侯很想见见他,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有一天,他坐着车子亲自到段干木家去登门拜访,段干木听说魏文侯要来找他,马上翻墙跑了。魏文侯吃了一个闭门羹,只得失望地回去了。但魏文侯没有放弃,接连几次前往拜望,每一次段干木都躲起来不见。但是这并没有阻挡魏文侯求贤若渴的信念,魏文侯内心对段干木非常非常仰慕,每次只要路过他家门口,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扶着马车上的栏杆,眺望段木干的家。车夫问道:“大夫,您看什么呐?”魏文侯说:“我看段干木先生在不在家?”车夫轻蔑地说:“段于木也太高傲了,您几次亲自登门访问他,他都躲着,还找他干什么!”魏文侯摇了摇头说:“段干木先生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不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佩服呢?”后来,魏文侯放下国君的架子,一个人徒步跑到段干木家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回终于见了面,有点类似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剧情。魏文侯谦虚地向段干木求教,段干木被君王的诚意所感动,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请段干木到朝中做相国(当时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段干木怎么也不肯去为官。魏文侯尊重段干木的意愿,就拜他为老师,经常去看望他,并听取他对国家的意见,广泛采纳。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因此一些有才干的人,如翟璜、李悝、乐羊等都先后来投奔魏文侯。
至于段干木给魏文侯提了哪些非常有效的治国、选贤的建议呢?那确实不少,也很到位重要的。他说到如何识人,首先是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判断他对品行的追求,同时可以看出他对他人的影响力;其次富裕的时候看他结交哪些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而改变自己交友的标准,同时也不会不影响自己做事的判断,这才是真正有德有才的宰相之选;另外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可以看到他的识人能力,同时可以看出他选人的标准到底是因为财富,还是因为真正的能力,可以看出他是否能做到任人唯贤;然后不得志时看他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看他做人的底线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人是十分可怕的,也是不足以委托以重任的;最后就是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看他坚持哪些东西,可以看出他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他永远不肯丢弃的东西,就是他最在乎的东西,这同样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品行和修为。段干木的话确实字字珠玑,发人深思。
大家应该都听过魏文侯是一个很讲信用的君王。据说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立即前往打猎练兵。可是,就在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眼看着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看这情形打猎的事情肯定得泡汤了。但是,这时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各位,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估计是不成了,可是我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他。”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走去,据说因为淋了雨回来后还得了感冒。
而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据说魏文侯回来后,因为国库没钱的事儿,需要向大臣们借钱周转,经过上面这件事,大臣们认为魏文侯很正直守信,一诺千金,所以魏文侯轻而易举的就借到了钱。不得不说虽然只是一则小故事,但却告诉我们每个贤君都是“老狐狸”,寓意深刻。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贤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卓越作用,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魏文侯是魏国将人才运用的最好的一位国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