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探讨个体之间的读写能力,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个体阅读差异来源于读写能力的不同。比如说,在工作中,面对同一个工作通知,不同的同事总会出现理解误差,导致工作结果不同。
随着对读写能力的探讨和深究,我发现在生活中,那些读写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具有批判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个体自主思考,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这一点得到了验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3eeb322022c5b1aa.jpg)
《批判性思维》第12次再版,作者是美国的大学教授,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和理查德.帕克,作为一本大学教材,这本书和其他思维类书籍不太相同,它更注重于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在这两年都比较火,但是很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简单的否定。
对于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来说,都会有两面性。我们既不能一味的盲从,也不要急于全盘否定。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于社会现象提出不同的思考。比如说,有人提议国内高考取消英语,这本身非常荒诞。国际信息化的统一发现已经让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语言是跨越文化沟通世界的桥梁,提出废除英语考试的本身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类似的思维显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环境。
也有人批判国内的教育制度,认为我们应该增加素质教育,不要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但是我个人有不同的见解,目前的制度固然是有弊端的,但是它最大程度确保了学生发展的公评性。
白岩松曾经说,目前的高考是无数寒门学子最公平、最快捷的发展之路。
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运动、阅读、实践,这些考核标准应该如何构建,又怎么能保证不同地域学生的素质教育条件。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的反思都应该考量更多的因素,而不是片面的批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c48cd61f60727cff.jpg)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列出了21种思维缪误,其中分为三个类别:
相关性谬误
非演绎谬误
形式谬误和语言谬误
在其中的案例分析中,作者又列举了很多例子佐证,以便于我们对批判性思维误区的认知。
生活中有很多人赚着时代红利,又诟病时代的缺陷。
社会是一个发展状态,无法静止管理,也很难有任何完美预案,所以,在发展中生存,在发展中进步,是社会的一个特性。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就是希望通过个体思考,引起群体讨论,最后推动文明和科技的完善。
从个人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如果我们擅长于某一领域专业,那么对于这一领域的现象就会敏感很多,从而可以给出更多人对未来的预见性建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d59c4780b2585542.jpg)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本值得深度阅读的书,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是让我们通过一种逆向思维来深刻的反思自身和世界的问题。
这真难,但是这也很好。
我还是很喜欢那句话,阅读,认知世界,批判世界,热爱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