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我的大学心理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作者: 却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17:21 被阅读0次

        说起来,我的最为有深度的阅读,恰好集中分布在我现有人生的两个端点——小学阶段与大二以后。中间长达近十年的、人生最为宝贵的时间,是我与网络小说,也就是与所谓的“快餐文化”,持续相爱相杀的过程。

        在本应该向数理化顶礼膜拜的时期,我却往往会在坐在电脑前或者直接用手机,抱着一堆的零食,边吃边看。除了一颗越来越空洞麻木的大脑,收获的,还有直线上升的体重。最为癫狂的日子里,我可以每天只休息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与网络小说厮杀中度过。那段日子里,太阳初升,我就可以起床接受网文熏陶,可以持续埋头苦读十几个小时,再抬头,已是满天繁星。

       看了十年,走过许多弯路,有初识的新鲜感,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开始思考但反复纠结,有尝试走出却以失败告终,有绝望的哭泣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能之人,到后来的用挑剔的眼光去看文章,以及自己尝试去写一些东西,到后来的只有在极其无聊的时间才会用来打发时间,并且看十多分钟就会被各种玛丽苏雷翻笑倒而丢弃一边儿,不了了之。

      这十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是一个典型的有“网络小说瘾君子”的自我挣扎与救赎之路。经常在各种平台上,有家长或者个人发出同样的声音,去倾诉自己的纠结与痛苦,比如,如下图所示。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经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自我鞭笞与别人鞭笞

       作为一个需要接受十几年教育的人来说,最为正确的目标导向永远是好好学习,除此之外,其他的爱好似乎是都要被抹杀的、戕害最终目标的。尤其还是这种貌似“不健康”的爱好,更应该被放弃。不只是周围的亲友、师长,其实连同我们自身,都会对其产生质疑与羞耻,认为自己深陷其中,却不能与其宣告再见,本身就是一种无能的行为。

       家长在鞭笞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并不是那么恰当的方式去与孩子沟通,甚至是采取暴力沟通。家长沟通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往往用“某某人”统计学。举我自身的例子,我的母亲并不是擅长讲大道理的人,但是,却尤其擅长“讲故事”,而令人惊异的是,她的故事层出不穷。“XX就是看网络小说上瘾,高中辍学了...”,“XX沉溺于网络世界,最后痴狂地去杀了三个人...”。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2.自我激励与别人激励

        激励行为通常是培养某种习惯较好的方式,也是我亲身尝试过的一种。例如,我会经常激励我自己,看完这道题,我再去看一本小说。当然,经常是以失败告终。别人激励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的,之前的我,简直是崇尚“无欲无求、超脱成仙儿”的精神境界,每次父母以衣服、食物去激励我时,总会发现我会无动于衷。

        无疑,激励会给人短期的快感,也的确有助于减轻坏习惯,但是长久有效的激励行为,却并不仅仅止于去不去接触令人上瘾的东西。恰恰相反,适当的妥协与和解,往往有助于长期有效的坚持。

    3.注意力转移

       很多专家会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去看真正的经典之作,去看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窃以为,这在整个过程的后期确实可以一试,但是在初期,却并不适宜。可以比较一下网络小说与经典文学的在同样方面的描写,大抵可以发现,网络文学,看的,往往并不是文字,甚至它都可以没有文字,只需要有情节的展示即可,这有点类似于网络漫画的形式了。

       在网络小说中,“爽”字,才是最终的目的,而这就需要用各种不切实际的情节去堆砌出来,各种成就类情节,例如,男频往往是只要主角就能够逆袭女神、干翻高富帅,能够虎躯一震、一路砍瓜切菜杀杀杀就足矣了;女频肯定是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冰雪聪明、引起总裁or王爷注意,满朝文武爱上我,最后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其他人一生寂寞孤独冷地去守护一生,或者是np都可以。

    大抵看网络小说的人,并不会去追求所谓的“文学修养”,而只在强烈的代入感与“yy”,所以,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式,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我尝试过以上所有的方案,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我摆脱网络小说瘾,正如同其他诸如香烟一类的可以让人上上瘾的物质一样,想要完全摆脱,终究不是完全看你的意志力的。正如同我的母亲一直希望父亲戒烟,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楼下老王一直抽烟,后来若干年以后去医院查出来肺癌,从此之后,再也不吸烟了。其实大多数人正如我的母亲一般,希望快速地看到成效,期望“断崖”式转变,殊不知断崖式转变,是威胁到更为基本的生命层次的需求。

       科学辨证地去看待上瘾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加速结束所有的循环,争取早日走出这个以前认为的“逃不掉”的怪圈。以下阶段参考高太爷在知乎上的阶段总结。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1、第一阶段——兴奋期。

        刚开始接触网络小说时,我似乎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的人,竟有如此“惊才绝艳”的,美女子,哦,不,在消遣方式。从小说中体会巨大快感,会使我废寝忘食,难以克制自己。兴奋期通常较短,沉迷小说对生活、学习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尚不明显,没有内心的挣扎,通常不会主动寻找自律办法,但“走火入魔”状态会引起父母、朋友的劝阻,通常没有效果,这个阶段就好像青春期谈恋爱,内心激情澎湃,越压抑越激荡爆发!

         Melanie Klein在《爱,恨与修复》中讲到“我们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兴趣在根本上是建立在我们对他们的需求之上的。我们为了两个目的需要他们。一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得满足,满足我们自我保存和愉悦的需要。我们需要他们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恨他们,这样我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坏,恶劣及其危险,驱逐出去并释放在他们身上”。很显然,在网络小说的世界里,你可以在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中,获得你所有的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的,你可以尽情去阅读家庭和美之文;长相鄙陋之人,可以在主角的倾倒众生的盛世美颜中,获取满足感;有豪情壮志却没有能力实现的人,可以在主角以热血争霸取胜中,让自己的欲望大大满足;暴戾恣睢的青少年,向往主角以暴虐宣泄取胜。包罗万象的题材,总有一款适合你。

    2、第二阶段——挣扎期。

        意识到沉迷小说的危害,比如身心状态、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有意识地寻找戒除办法,但出于对网络小说的羞耻,不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多是百度或想当然的自我克制,比如制定计划,卸载软件,赌咒发誓,甚至极端到摔手机,但每次痛下决心,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次更厉害的反弹,这种失控感、无力感、堕落感让人抓狂,内心非常纠结痛苦,甚至开始质疑:我真是无药可救了!我这辈子完蛋了!

       这一阶段出现在我看网络小说两年以后,面临中考的我,第一次直面人生中的第一场大型考试,但彼时的我沉溺于网络小说,不能自拔中,每天想认真读书的责任与要看网络小说的欲望在不停地作斗争。可能由于初中的课程相对的比较简单,我的接受能力又相对强一些,每天白天上完课,晚上回家看网文看到high,经常熬到半夜。第二天,早起去学校,抄作业。更有甚者,当时威逼利诱我的王蛋蛋同学,帮我写作业。

        挣扎期在我身上持续的时间,大概有有两年的时间,我尝试过各种自我激励与自我鞭笞的方法,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成效。我在这一阶段质疑我人生的价值,怀疑我人生的意义,并且尝试各种自救,我努力在发展别的方面的爱好,例如运动与书法等,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并且开始阅读一些经典之作,确实也分散了我一定的注意力。

    3、第三阶段——失控期。

        在经历相当长的挣扎之后,在一次次失败经验面前,意志力快消耗殆尽,也从本质上“看清”自己:我就是这么个人了!开始在失控中放纵自己,虽然明知道不对,但也不想挣扎了,开始一本接一本看小说,看小说不仅是为了看和快感,更是为了逃避、麻痹自己!

    这一阶段发生于我高三的时期,彼时高考的重压与仍然放弃不了的网文几乎使我精疲力竭,我想放弃这种耗费我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嗜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想要立马放弃,总是不是那么容易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以每年上百本速度阅读的我,遇到了,文荒。网络小说兴起初期的作品,质量是相对高一些的,基本上具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作者才会在平台上写文,但后来,网文的质量在逐步下降,基本上都是同样的题材、不变的套路,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不变的味道,吃多了,总会想换口味的。但是这一领悟,是建立在阅读量的接触上的,当你有自己的阅读审美,你会发现,你以前看到,真的是,没逼格!于是,自然而然地,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4、第四阶段——循环期。

      长期看小说后,发现小说带来的快感越来越弱,找到一本好小说越来越难,有时候一天就能看一本乃至好几本小说,小说似乎越来越没意思了,然后在某一天发誓戒除,还真成功了,能保持一天、一个礼拜乃至一个月不看,但时间越久,内心的渴望冲动就越强烈,你很焦虑,你知道很快就会失控,果然你又失控了,经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沉迷后,你又发誓戒除,但又会失控,陷入误解的困境。

      此阶段发生于大一、大二时期,第一次尝试运动一年的我,在尝试中学到了什么叫做自律性,直到向往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这可以从我体育测试的成绩中得到极好的验证。初中时倒数的自己,到大学基本上在领跑的自己,可怜我当时曾被荼毒不浅,认为意志力是可以超越肉体极限,通过冥想即可超越自己,捂脸。事实上,逐渐变强的意志力,可以帮我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控制好自己,却并不能长期的有效用,放假一回家依旧每天看文。不急着考试时,想要努力完善自己,还是要和自己不断做斗争。

    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这段过程会很容易产生自责、焦虑。焦虑是我们情绪上的自然反应,焦虑的目的是提示我们应该着手行动,做一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对焦虑的行为反应不是自我提升,而是自责。为什么会自责?因为第一自责带来掌控感,自责让人觉得找到了缺点就可以改正,这样子似乎一切就都是可控的。第二自责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到了原生家庭影响,是父母“你自己想想你哪里做错了”的毒害。而自责又会给你带来焦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相似的原理同样地可以应用于减肥等需要意志力坚持的诸多活动。

        万幸的是,此阶段坚持就算不学习也要泡在图书馆的真理,哪怕是在图书馆看小说,也会比在寝室强。有时往往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我会安静的打开书,也会认真看会儿书。也会经常在四楼阅览室随便抽出几本书,准备阅览。此阶段观看雨果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或是例如帕·聚斯金德、塞缪尔·贝克特为代表的严肃主义作品,使我有了更为挑剔的眼光与辨证思考的能力。

    5、第5阶段——接纳期(可控期)。

        高太爷是一位有思想的心理学人。在他的文章中,称最后一个阶段为接纳期,而非结束期,并总结为最后一阶段能理性看待网络小说,有效平衡生活、工作、学习与小说的关系,将网络小说当作正常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个有效调剂。

     万物本事无罪的,有罪的始终是欲求不满的人。正如同讲科学的两面性一般,可能并不是科学具有两面性,具有两面性的一直是,复杂的人。结束一个上瘾的过程,目标可能并不是此后经年,再无沟通,而是真正地做到跳出庐山、识得真面目。很多人怀抱着代偿心理去寻找各种解脱,终发现,能够帮助自己的,不是逃避,而是直视自己本身的问题。

       该阶段的进入,以我开始尝试在起点写文为标志,码字三万余,想用心写一篇有关人情味儿、人事变迁的文章,在发完第一阶段写的文字以后,我却放弃了。一篇用心思考生活的文章,远没有一篇全是“爽点”的文章更加叫座。

      最后和大家分享斯里兰卡的一句话“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青春就是在不断地试错,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许仍然在二三四阶段苦苦纠结,依旧走不出,那么,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多关爱你成熟的躯壳里那个仍然幼稚的孩子,让他做自己的主人,拥抱他、包容他,听从他的呼声,多多努力与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去接触,多试错,没有人可以为你贴标签、否定你,带着你的思想去读书,而非提线木偶,被作者引导着、拖曳着。用你的独一无二的灵魂,去洞见人性与现实,亲近真正的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网络小说相爱相杀的那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xb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