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很多培训的书籍,每次都是:“哦~哦~原来如此”,但从没有认真的思考并总结这个问题。
听了丹丹的五星教学,她把这个问题拎出来时,身为致力做培训的我,才开始真正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课堂才会吸引你?
在此之前,更想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人发生改变,提高绩效。
那改变的前提条件是有效学习。让有效学习发生的能量图如下:
看到这个图: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恐惧的可能是没有输入,但真的是这样的么?看看现在谁的手机里没有3个以上的学习平台,我的手机里就有4个,得到、各种公众号、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
其实针对有效学习,我们现在缺的是转化。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就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从而让改变发生。
1
那有效学习的具体落地方法是什么?从人的自身大脑结构来说:
先讲一个故事:当一位医生告诉一名吸烟患者,说你再不戒烟,那么一年后他会死去,那么你们猜他戒烟的概率有多大?是14%。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数字这么低。其实这也和我们的大脑结构相关。
人的大脑结构中可分为3个层次:爬虫脑、古哺乳动物脑、大脑皮层。
爬虫脑是动物最原始本能的部分,即我们有的,大猩猩也有的。它控制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即行为。
古哺乳动物脑也是原始的大脑结构,控制我们的情感。
大脑皮层是我们身为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它让我们有了认知。如文字、道德观、记忆等。
回到刚刚的故事中,医生告诉病人抽烟有害健康,而病人的戒烟率只有14%是因为,医生只告诉了一个道理给病人,也就是只作用到了他的大脑皮层中,而这个道理对人的改变只占1/7,下面的爬虫脑及古哺乳动物脑各作用3/7。如果此时给病人多看一些因吸烟造成的人死亡丑陋的图片和肺部,引起情绪反应,那么改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提炼一下:让人做出改变的三驾马车,是:行为、情感、认知。
知道了这三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会吸引学员。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互动!
即一堂好的课堂有一个不二的标准:老师用多长时间跟学生对话,有多长时间向学生广播。互动是面授课堂存在的全部意义。
一堂好的课程需要学员积极参与进来,老师给学生的信息充其量叫做食物,需要自己去消化,完成属于自己的建构。
2
那么如何更好的互动?!因此引出田俊国老师提出建构主义。
这是第三代教学主张。第一代是:巴普洛夫提出的行为主义,即做对了给奖励,不停的反复反复,如驯兽师。第二种是认知主义,就如老师在学员的大脑中盖房子,把所有的知识像砖块一样一层层放到学员大脑中。但老师没想到,盖房子除了需要砖块之外,还需要水泥。所以这就有了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最大的不同是:认知主义把学员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而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价值观,每个人学员都是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信念习惯来到课堂的。它让学员结合自己的以往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情景进行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学员是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的三大法宝:
首先是抽身。忘掉自己,放下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
其次是情景。把自己所讲的知识还原到知识的应用场景中,再由学员从情景中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悟出老师要讲的知识。情景的最高境界是逼真,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实际,讲授效果越好。
最后是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西方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学生有问问题的权利,但老师没有直接给答案的权利,高水平的老师应该给自己要讲的内容配上问题,用问题引导学员思考,等学员思考到一定程度,再跟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答案。
说了建构主义,再来说说和建构主义如此契合的教学主张:五星教学法。
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
好的课程就如师生之间拍巴掌。你拍一,我拍一的进行交互。聚焦问题的主导是讲师,激活旧知的主导是学员,论证新知的主导又回到讲师那里,应用新知的主导又回到学员那里,而融会贯通是一个长期过程,当然主导还是在学员。
任何不交互的活动,时间长了都会让参与者感到索然无趣。一堂课老师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半,要留出更多时间让学员讨论和练习。
如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和设计。
3
做到以上效果,可想而知,课程开发是多么重要。好课程又有五要素,分别是:目标、内容、形式、逻辑、过程。
目标:应聚焦在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上,如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
内容:紧贴业务需要,适合学生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内容
形式:“怎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
逻辑:好课程必须有好逻辑
过程:过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内容的时间分布,又要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还要让课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课程开发是静,授课(五星教学)则是动态的互动过程。他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4
开发课程的内容无非是三类:知识、技能、态度。也叫撬动绩效的三个杠杆支点
接下来,针对此三类来讲讲落地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类的课程是多线索记忆、分类记忆、重复记忆
首先解决意愿问题、再解决能力问题(学生学了,又学的会);最后是解决实践应用能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技能类的课程必须“习”。反复练习。如销售技能的课程绝不能讲太多知识,就是要练,练会为止。
掌握技能的5大策略:观察模仿、分解练习、完整试做、反馈纠正、反复练习。
技能培训的十二字诀是: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
态度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需要改变态度的内容,一定要用情景和问题来冲击学员固有的价值观,引发学员反思。当学员体验到情景和自己内心固有的价值观产生强烈冲突时,学员内心就产生了认知不和谐,引发了学员自身的反思,才可能引发学员改写原有的价值观。
其实在有效培训中,有一个说法,内容占比49%,形式51%。形式大于内容。至于形式、逻辑、过程额创新,会在下次分享中展示。
最后再说一下,相关戒烟的故事也可以这么解释。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右脑。左脑听道理。右脑控制:情感习惯等。道理是讲给左脑听的,光左脑想明白,也就驱动了改变因素的1/7,右脑控制的情感、习惯等因素占比6/7。
左脑试图挖掘所感知事物的意义,梳理事物背后的逻辑,右脑总是喜欢捕捉新奇的画面,沉迷于一些微妙的感受。就如为什么我们学数学总觉的枯燥,是因为老师不断的给我们左脑输入信息,步步都是逻辑推理。此时右脑就会觉得无聊。
又如我们如欣赏一幅名家字画,我们围绕字画看了看,几分钟就烦了,因为看不懂,如果此时有人向你介绍从构图、色彩、意境等理解这幅画,你看出门道来了,便越看越有劲。
总之,真正驱动人改变的过程最好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刺激。讲师交替刺激学员的左右脑,让每位学员尽可能多的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