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课的教学采用了先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短视频。然后分小组进行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受欢迎?之后运用手机移动讲台拍照将好的学生作业上传,让学生上台讲。学生的答案大概就是讲的贴近生活,电视台拍摄的技术高超,还有会讲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重要停留在精神层面上,追求美的享受。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优点:1、情境创设适合后面内容。问学生《舌尖》纪录片的成功是否是主要来源于主创人员的灵感和他们辛勤的劳作。学生得出否定回答并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个比较自然而然。
2、联系旧知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将其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进行比对。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在学完哲学知识前提下学生能更好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缺点:1、问题的设置有待改进。问题设置学生大部分会就事论事,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点大部分都无法较好地转化,变成后期老师说得比较多。感觉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明天另外班级的课可能采用先传授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看看学生是否不会被限制住。
2、核心素养的落实无法体现。本课教学政治学科的四个素养落实上感觉没有较好地体现。可能要让学生查找我们国家文化创新的例子,对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才能更好地体现政治认同。可以用今天两会政协委员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报告,他说随着今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回来,明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我国将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未来十年左右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带来了这个经济发展,国力的强大。从而更好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