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是西餐最常见的一道美食,但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好不高。牛肉,可以说是红肉里最敏感娇贵的食材了。从牛的饲养到屠宰,从分肢解牛到烹饪煎烤,早已形成一套复杂的体系,不同等级、不同产地、甚至不同部位的牛排价格往往都天差地别。现在,餐厅里又刮起了一阵“熟成”牛排的热潮,这价格,更是比之前翻了翻,一些高级餐厅的牛排,一份甚至卖到上千元。
在出产高级牛肉的几个国家,日本、澳洲、以及美国,都有着复杂严苛的牛肉评级体系。从饲养育肥的周期、油脂含量、到肉质的品质都要仔细考量。
一般来讲,牛肉的等级主要取决于脂肪、嫩度、色泽、以及风味。脂肪有着牛肉特有的鲜香,是对牛肉口味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顶级的牛脂甚至有着入口即化的极致口感;嫩度,是牛肉口感的关键点,主要取决于牛肉的品种、部位、以及运动量;色泽,则是判断牛肉品质最简单的标志;当然,受饲料、生长环境以及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风味也是判断牛肉品质的重要标准,通常育肥两年以上的肉,“牛”味要比普通牛肉足得多。
作为全世界最金贵的牛肉之一,日本和牛中常常见到A3、A5,就是牛肉的等级标识。其中,字母ABC是指精肉等级,而数字1-5,则表示肉质等级,数字越大级别越高。顶级的A5和牛肉色粉红、筋肉细致、脂肪与瘦肉罗织交杂,绝对是最极致的“牛”味。不过由于检验检疫的原因,国内的食客们无缘日本和牛入口即化的脂香。
作为替代,国内餐厅和超市的和牛通常来自澳洲,澳洲和牛一般分为从M1至M12的12个等级,品质与日本和牛相当,数字越大级别越高。其实,品质上乘的牛排滋味都不会差,等级只是参照,根据个人喜好和烹饪需求选择合适的就好。如今瘦肉当道,有时等级相对更低的牛排其实更受欢迎。
牛排的价格与美味,也不仅仅取决于牛肉的等级,食材的处理方式也同样重要。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牛肉的熟成。说起熟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葡萄酒、奶酪、火腿这些风味精细的食物和饮品。这些时间与自然共同作用下产出的艺术品,都是风土予以人类美味的馈赠。
其实,肉也是可以熟成的。经过一定时间的熟成,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会让肉的风味更加浓郁集中,肉质也会更加软嫩可口。
牛排的熟成,其实是利用牛肉肌肉中的酵素作用将蛋白质分解成各种风味的氨基酸,将肝糖转化为葡萄糖,将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类似谷氨酸的鲜味物质单磷肌核苷(IMP),从而使牛肉更加美味。
通常,牛排的熟成分为湿性熟成与干性熟成两种。湿性熟成不会损失水分,可以在很短的几天内提升肉的风味和品质,是很多高级超市的标准处理方式。
而干性熟成,则可以说是最顶级的牛排处理工艺了。这种熟成,必须在极其精确的温度与湿度下进行。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适宜的湿度则会慢慢蒸发牛肉中的水分,使肉质更加紧实。在漫长的熟成期中,牛肉也会发展出更加浓郁的肉味和全新的坚果类香气。当然,除了牛排的等级和处理方式,牛排部位同样也是美味的关键因素。
从小就听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解牛”的学问,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多得多。作为美食圣地的法国,甚至可以将一块小小的牛菲力细细拆分成五个不同的部位,可见其对牛肉美味的尊重与考究。常见的牛排,主要来自牛腰肉,比如肋眼、沙朗和菲力,是公认的牛肉中价值最高的部位,当然,前身或后腿也有品质不错的肉。
细致的牛排大师,可以将肋眼肉拆分为三部分,上部的肋脊皮盖肉、中心的肋眼肉卷、底部的肋眼肉卷带侧肉。从上往下,油花含量会渐渐减少,而牛肉纤维则会渐渐密集,简单地说,就是上肥下瘦。若是有餐厅将肋眼肉卷剔下单独烹饪,那可真是极其奢侈的享受。
熟度是牛排烹饪的关键。一般来讲,牛肉的等级越高、肉质越瘦,所需的熟度越低。在点牛排时,肋眼的合适熟度大致为五至七分熟,沙朗五分熟左右,菲力三分熟即可,肉质肥美的牛小排七分熟甚至全熟都可以。如果点一份顶级菲力,却要了全熟,那无疑是暴殄天物。
对于牛排的煎烤,火候至关重要。牛排的美味,大部分来自其汁水,而过度煎烤会让牛肉的汁水过分流失,从而损失香气,影响口感。如果全熟,没有足够油脂保护的牛排几乎已经丧失风味了。如今,低温慢煮料理日益兴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能完整地保存牛排中鲜美的汁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好的牛排,酱汁只是锦上添花,有时只是一小撮黑胡椒,就足以衬托牛肉的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