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组组长|张海英|007-490
第一次作业第一个问题:写下你母班的bug,这些bug为什么没有被修复?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的母班7班,目前存在以下四个bug,我将一一阐述。
1、作业点评未能很好的促进写作
bug描述:有些战友随便点评两篇自己觉得“容易点评”的文章,不是按照规则点评前后战友的文章;有些点评敷衍了事;有些点评单纯的吹捧;有些点评只是复述文章内容;有些点评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写的不错,继续努力”;有些战友不知道怎么点评,会把点评写成是带有抒情色彩的个人感悟。
未修复原因:点评者和被点评者之间,除了点评没有互动;志愿者只是根据发到小组中的点评截图,统计点评完成情况,没有去大群中查看是否按照规则点评了前后战友的文章。
建议:我在007行动|班长训练营这个群中,读到战友的一篇文章,看到他们班的点评有如下标准的格式,可以借鉴这一方式,前三项先打分,然后进行文字描述,后三项直接文字描述。
按照这个流程来点评,点评者知道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被点评者也能通过战友的点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字功底(满分10分)】
【逻辑结构(满分10分)】
【价值启发(满分10分)】
【我的收获】
【我的建议】
【其他】
下面是我举的一个例子:
【文字功底(满分10分)】9分,文笔优美,词汇量丰富,减去的一分是词汇量太大,阅读的时候只关注你华丽的文笔,忘了文章写的是什么。
【逻辑结构(满分10分)】10分,文章是一篇书评,运用了书评的标准结构:破题、引题、作者介绍、逻辑主线、亮点解读、立意总结这个方法,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价值启发(满分10分)】9分,文章拆解了书中的精华内容,并做了自己的解读,读起来亲切有力,读完文章,有一种自己已经吸收了书中精华的感觉。
【我的收获】不但学到了一篇好书评的写作方法,还了解了一本书的精华,同时被你的优美文笔陶冶了情操。
【我的建议】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希望文章可以再接地气一点,有些地方可以多用点大白话语言,那样的话,理科生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并喜欢你的文章。
【其他】期待你写出更多高质量、接地气的文章。
2、活动参与不积极
bug描述:每次作业雨之后,小组最佳作业会发到群中,让战友们点评,刚开始大家的参与度还不错,后来主要是值月小组的人参加点评,再后来没有人点评。
这个月的每日问答活动也是如此,刚开始的问题有人回答,后来完全没有人参与。
未修复原因:考虑到大家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值月小组只是例行公事,没有考虑无人参与怎么办,也没有集思广益更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建议:鉴于这个bug,可以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
每次发布小组佳作的时候,值月生@所有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点评,最佳点评者(这个由被点评者选出)可以获得红包奖励。
每日问答环节,由提问者选定一个最佳答主,给予红包奖励。
3、部分战友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bug描述:7班践行已有9个月,部分战友一直处于未参与的状态,除了作业雨点评,不参与其他活动。
未修复原因:志愿者公开招募,无人响应,导致值月生会选择与自己比较熟的战友参与,这些熟人战友有一部分已经参与过值月活动。长此以往,之前积极的人,以后也会更加积极,而沉默的大多数,依旧沉默。
建议:把未参加过值月活动的战友列出来,实施排班或者轮班的制度,先让所有人都参与一遍,而不是有些人多次参加,有些人一次都未参与。
4、志愿者本身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bug描述:比如这个月,我们小组的志愿者,先是迟迟未露面,露面之后就没了动静,佳作推荐还有交作业提醒都没有。
未修复原因:我的猜测是值月生监管不力,志愿者本身比较忙。
如何修复:
一方面,我们班现在有58个人,有五个小组,平均每人负责11-12个战友,有点多,可以多设置几个小组,比如7个小组,七个志愿者,每人负责8个左右的战友,这样会对每个战友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管是战友申请成为志愿者还是轮班做志愿者,加入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特别忙或者有特殊情况,需要告知值月生或者班长,使用备用方案。
第一次作业第二个问题:你觉得理想的社群是怎样的?试着想象你将来自己的班级,如五班班级定位是“为战友构建共同成长的环境”你的班级定位是什么?
1、我心目中的理想社群
社群成员100%的参与社群活动中。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的需求和成长度不同,参与度肯定也不会一样,但是至少60%以上的参与度。
会彼此了解和沟通,在时间的流逝中,共同成长进步,互相帮助。
大家会想要彼此了解,会想成为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有坚定有力的领导者(班长),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的副手(值月生),有链接各小组成员的粘结剂志愿者,还有少数每次活动都积极参与热烈响应的活跃分子,共同带动社群的氛围。
2、班级定位:
成长路上因为有你不再寂寞,我们一起扬帆起航、仗剑天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