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系这个词大热,据说表现为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具体比如说: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要这么简单,那只要是个人,分分钟都可以成佛。甭跟我吱哩哇啦说:对呀对呀本来就简单我们一般人都可以立地成佛的好伐。请给我哥污稳——滚到一边去。
佛系这个词到底是哪个范畴的概念?选项有三:宗教、政治和经济。
首先这不应该是个宗教概念。因为“佛系”的表现跟那位印度前王子没有半毛钱关系。最主要佛教其实一直比较强调一个任务叫度人,因为要去完成任务,所以讲究自我修养讲,也就是要先完成自度。只有加强了对自己的教育之后,才有能力感化别人。有时候如果对象太笨,还不排除使用棒喝、狮子吼之类的比较暴力的手段。最不济也要活超长的待机时间,好让真相大白。总之一直目光向外,或积极或冷淡,都是为了搞定别人。而佛系活在自己的世界,生怕大千世界问他要钱:你别搞定我,我也不惹你,咱们两不相欠。
其次跟政治就更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因为佛系的直观表现是有一点点丧的,不会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在公众场所戏精上身、当场发作且情绪失控,所以丝毫不会影响和谐。而且也不妨碍别人积极进取,自己进取也行,所以应该不妨碍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佛系只是个人遇到个案的小表现,小端倪,没有上升到宏大叙事的野心。
再者跟经济就更更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佛系不贪不嗔不痴,只要岁月静好,心情就就天卷云舒。虽然喜欢用品质好的东西,但不会去贪恋物质,一天断舍离都来不及,哪里会去忙着吃土和卖肾。 就算有时候对“被坑”和“多花冤枉钱”不在意,佛系不是土地公公,终究不会呆在坑里的。
所以答案是:以上皆不是。佛系只是跟个人态度有关的概念。知道态度怎么来的,绝对可以鉴定出佛系是假的还是真的。
佛系从小生长的环境必须优渥,优渥的程度最低不能缺吃少穿。如果是从小时候常常挨饿的状态成长起来,饥饿的记忆太过根植于心,就势必会影响到三观。如果一个人认为挨饿之类的肉体痛苦远大于精神痛苦,就会带上浓重的烟火气,自绝于佛系。比如大多数六零后挨过饿,超喜欢聊吃的,他们是我观察过的哪怕在酒足饭饱之后还可以长时间聊吃食的人群。而如果有过常常挨饿的经历又不喜欢聊吃的,就微妙了,可能有难以描述的另一番作为。
佛系的性情必须呈现为温和大度不记仇,但天生温和反而很难成为佛系。反而是刚强、猛烈、倔强的原始性格,容易在貌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中遭受挫折,从而产生大到不可抵御的痛苦,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炼,才会渐渐生出不计较的心。道理很简单,这么计较终究是活不下去的,而活人是不可能被尿憋死的。
佛系需要智慧。这智慧不是天生的,天生的聪明需要一点但不能多。聪明的人比较善于识别环境,一旦辨识到了危险便迅速反应,得到不少赞叹,收获到许多愿意跟随的人。但有些危险犹如梦中的老虎,梦终究会醒来,梦中的老虎也终究是梦中的老虎而已。还有许多太聪明的人在善用聪明的同时,会痴迷于自己的聪明而不能自拔,遇事钻进自己喜欢的维度津津有味地斤斤计较,不论这个维度是否合适和永恒。如果一件事用某种维度怎么都不能平衡、和谐、自圆其说,那就应该扬弃,试试别的。
从小优渥成长起来的佛系,心里没有自卑,开始只是觉察到自己有些气傲,反省之下觉得这样不太好。接着吃了很多教训,常常平白无故栽跟斗,意识到对人对事需要谦逊低调。及至才干渐渐增长,反正别人再怎么拦也拦不住,遇事该怎样便怎样,而做的事该怎样便会怎样。人生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打打停停的战斗,当你已经需要顾虑胜之不武的时候,战斗之余的间隙,正好可以佛系。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成为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的佛系。如果天天被打倒在地还硬撑着佛系,或者靠窝憋号称佛系,恕我直言,你是在扮演一个假的佛系,不如换成另一个字,请跟我念一遍:斯污嗡——怂。它准确、生动,含义丰富,但跟佛系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