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心开始,活出梦想的十大指南》
-- 作者:栗原英彰,栗原弘美
未来生活有N种可能,你如何去选择?
奇迹只会在你相信的时候,才会发生。你对自己有信任感吗?
以下我从4个方面描述如何活出自我愿景。
一、对自己觉察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个体验?往往在走路时,大脑会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或者在公交里面,当窗外风景匆匆飘过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想到一个困扰心中很久的问题解决方法。
这是因为人的意识分为表意识和潜意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行动由表意识控制,潜意识会为我们留下生活的痕迹。当表意识专注于步行,或者看风景时,潜意识就会逃出表意识的控制,进行思考。是的,我们的潜意识是会思考的。不同于我们用脑思考问题的那种思考,潜意识思考是无声无息地在幕后进行,我们只会得到潜意识思考的结果,就是常说的灵光一闪。
栗原老师说,潜意识是往日记忆中的悲伤处理站。表意识不负责记忆,所有的记忆都镌刻在潜意识里。当我们行动时,90%都来自于我们潜意识的自动反应。往往我们会出现“怎么我又做了这件事”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自己进行觉察。
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世间万物,源起都是在自身。所有的事物都是从自身出去的映射,反映着你过去的痕迹。观照自己,就是寻找自我和本我。先从自身出发,思考这个行动的原因,思考自己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诚实地面对自己,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更受人欢迎。而是要观察,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种冲动或想法,然后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陷阱,不要掉进去。
《零极限》中提到,潜意识会模仿,再现重播的记忆,并和这些记忆产生共鸣。潜意识的行为,理解,感受和决定也完全受记忆摆布。而意识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是通过重播的记忆在运作。
所以每当错误发生,潜意识就会重播过往不愉快,不开心的记忆。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不是我的错,是他的错”或者“我才是受害者啊”等感受。我们习惯了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牢笼里,因为这样更轻松。这是潜意识思考带来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跳出受害者的牢笼,唯有认识到“现实状况是我自己做成的”,才能够拥有改变自己的力量。
二、对自己100%负责
受害者的牢笼是如此的舒服,我们其实都不太愿意离开。我们可以在里面心安理得地过活,只要把一切的责任都往外抛。
栗原老师说,“我执”的真面目,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创伤和痛苦,为了不再经历那样的体验,对于未知的东西,全新的事物和变化,“我执”便引发恐惧和不安。
被人讨厌,真的那么糟吗?受人欢迎,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与人聊天时,往往过于重视别人的反应。“他这样回答,是不是因为我表达不好?是不是因为我说话内容无趣?”“我有没有给他带来麻烦?”“他没有回复我的微信!!是不是他讨厌我了!!”我们往往喜欢为自己加戏,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我都对你是这般这般的好,为什么你还要离开我?讨厌我?不理解我?
把一切的原因归咎在外面,是不是很轻松?
所谓我执的观点,就是一心想着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受伤。因为过往不愉快的回忆,让我们以“我不要……”“我讨厌……”来描述自己的未来。这时候我们眼中看到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的痛苦和悲伤。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A先生和B先生。他们都遭受了小偷光顾。
在受到小偷第一次光顾以后,A先生小区的物管处投诉了。然而并没有阻挡小偷再次上门。A先生又去街道居委会投诉了。这样子还是没办法阻止小偷第三次光顾。之后A先生因而愤起去市里的政府机关投诉,然后,小偷又来了。这之后,A先生只能自认倒霉了。
反观B先生,在小偷第一次光顾之后,他为大门换了更先进的门锁,增加了门口的照明设备,增加了墙外篱笆的高度,没人在家时,都会留一盏灯常亮。做了这一系列工作以后,B先生的家就再没有遭到小偷光顾了。
我是我选择的结果。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由于心态不同,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不同。如果我们选择把原因归于外界,我们会伴随着一种无力改变的感觉。我们无法接收到自己应有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实现心想的未来。只有把原因归在自己身上,对自己负100%的责任,我们才能改变自己。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是“属于我的现实”。选择当受害者的A先生,失去了创造未来的力量。
责任和自由,永远是相伴而生的。
三、为自己冒险
在对自己负责以后,我们更要为自己冒险一次。这里说的冒险不是蹦极或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冒险。而是说做自己想做的事。
书中提出了几个问题。
·我有没有把真正想做的事当做目标?
·我是不是将“应该要”、“必须要”当成行动的基准?
·我是不是很在意他们的眼光,很在意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我是不是过分希望当个好人、受欢迎的人?
·我是不是武断地认为“我就是这种人”,“这就是我的性格”?
·我是不是总是依循着同样的思考模式,行动模式?
当你可以察觉这些问题时,你已经开始挣扎着从过往的陷阱逃出来。最终逃离这个陷阱的方法,就是当一个“坏孩子”,做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但亲爱的,这不代表任意妄为。
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勇于做自己。但是大部分在这么做的时候,心中会有很多不安。会不会得罪人?会不会被人看轻?会不会被嘲笑?会不会丢脸?会不会失败?这时候我们也许会不自觉地回到“好孩子”的面具里,“我应该这样做才对得起大家”,“我必须要这么做才是正确的”。
变化不是负面的,这就是愿景的法则。我们害怕,我们不安,我们彷徨,源于我们不够爱自己。只有给予自己充分的爱,我们才能够有信心往前走。当一个“坏孩子”并不可惧,勇敢地爱自己,给予自己100%的爱。栗原老师说,只有在爱自己的时候,才能够对自己说我要“像自己”。
人心是很奇妙的。人心不接受否定词。越是否定自己,越是认为自己无能,越是会被过去所束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人,他照着自己的内心出发,身上散发着所谓梦想的光环。我们会想要接近这样的人,成为他们的朋友,因此他们身边会出现帮助他前行,支持者他的朋友。他们也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愿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书中也提到,要活得像自己,最重要的关键是宽恕。无法宽恕自己的人,是无法爱自己的,也无法接受被爱。光靠“说话方式”“正面思考”这些技巧训练,并不会真正解决问题。当你刻意选择正面,你努力忽视的负面就会伺机反扑你。这是一个能量守恒的世界,当你在一个极端时,另一个极端的能量也同样在等你。宽恕自己吧,接受自己的无能,接受自己的懦弱,无条件地爱自己,也无条件地宽恕别人,这不等同于不加选择地接受别人的所有,觉得任何事都无所谓,逆来顺受。这样就是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陷阱里,认为自己无能力改变,认为自己无所适从。
无条件宽恕别人,是无条件地对别人表达爱意或谢意。会害羞吗?会别扭吗?这其实是一种阻止自我的信号,阻止自我向愿景迈步前进的信号。先从无条件地对爱人、父母、孩子,表达感谢,感谢他们给予疗愈自我的机会。
要知道,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为了疗愈你。因此在你真正得到疗愈之前,他们会不断地造访,当我们真正选择100%承担责任时,疗愈便会开始生效。所有重复发生的事,并不是因为运气差,而是为了让你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正视他,接受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四、分享愿景能带来力量
路上,同行的伙伴比目的地更重要。只有分享,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开心,快乐。疗愈才会彻底生效,分享才会疗愈人心,1+1>2.
停止分享,我们距离就开始产生,关系开始变冷。无条件地分享爱和感恩。不报复,不期待,也不当牺牲者。有期待,其实是我们渴望付出有回报。要求回报,是一种索取,它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爱。忍耐是一种控制、一种压抑,只会让人远离希望和梦想。会痛的,不是爱。
你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其实你都已经拥有。你可以创造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前提是,你确信你正在做你喜欢且擅长的事,并且这件事是利人利已利众生的。摒弃掉“我应该”“我必须”的想法。让自己得到比原来更多,也让身边的人拥有比现在更多。
小结
在前往愿景的路上,有很多陷阱。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做出自动反应。但是我们学会了察觉,学会了向自己提问。然后我们识破这些陷阱的真相,来源于我们的负罪感,来源于我们不够爱自己,来源于我们没有对自己100%承担。
越用力把弓箭往后拉,弓箭就能射的越远。我们在人生低谷积蓄更多的能量,就能够在人生的长河里走得更远。现状只有一个,不同的是我们看待它的眼睛和心。改变心态只需要一分钟,但这一分钟改变一天。相信自己生来是为了到达此目的,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然后全然地爱自己。
愿大家都能活出自己的愿景。
我的2018愿景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