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见有父母感叹:现在孩子大了,逆反心理越来越重,不好管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会在青春期前后表现出逆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我看来,如果你的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了,问题一定在你。按照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如果没有产生逆反心理,不是过于懦弱就是太愚钝。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励志的故事,讲的是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父母的照顾却走向成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我的孩子条件这么好却不求上进?我想说的是,人上进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正是因为你的存在感过强,使得你的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极度反感,以至于迷失了方向。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的传承至关重要,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是知识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孩子对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拒绝的态度,怎么能超越我们?社会又怎么发展呢?
莫非这是上天故意给人类出的一道难题?
这的确是一道难题!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改变孩子,而是如何改变我们自己。
父母可能导致孩子逆反的行为模式非常多,背后的原因更是不一而足,我简单谈下自己的观点,看看我们哪些常见的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一、父母的“信用”透支
或许这是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孩子出生之后什么都不懂,最先接触的是父母,一开始会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们特别喜欢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这时候他们最“听话”。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在增加,智力在提升,逐渐具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孩子的接触范围也越来越广,父母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他们逐渐发现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
我们会对此感到焦虑,试图通过家长的身份威逼利诱让孩子重新“听话”。与此同时,我们依然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随心所欲,持续降低着自己的信用度,压根不去反思在孩子面前曾经做错的事、说错的话,以及我们那些自己打脸的言行会让孩子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今天我看见一个母亲对她的儿子说:喝饮料今后长不高。她幼小的儿子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眼睛里充满了迷惘和怀疑。这位母亲的动机是好的,但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她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度会怎样?这样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善意的谎言、轻诺寡信、出尔反尔、信口开河以及我们认识上的偏差,最终都会累积起来汇成一股洪流,冲垮我们在孩子心中曾经高大的形象。
可以设想两条曲线:一条是父母的信用度曲线,这条曲线起点的高度是100%,却是一条随时间逐渐向下的曲线;另一条是孩子的智力曲线,起点的高度是0,而这是一条随时间逐渐向上的曲线。家长信用度和孩子智力作为纵轴,时间是横轴,原点是孩子出生的日子。可以想象,这两条曲线会在某个时间点出现交叉,出现交叉的前后,或许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爆发点。
二、言传与身教的矛盾
父母对孩子都期望很高,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常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的标准不仅孩子难以达到,就连我们自己都不容易做到。我们要求孩子做学霸、有礼貌、早睡早起、不贪玩,还要会各种美其名曰提升综合素质的技能,数不胜数…
但我们却有一种“刑不上大夫”的心态,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抽烟、喝酒、熬夜打麻将、打游戏、看电视、说脏话、乱发脾气…
不知道你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会是什么感受?
三、自私和掌控欲
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希望孩子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成长。这些父母把自己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混淆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在替孩子设计未来,是在为自己在设计未来。
那些希望孩子子承父业、光耀门楣,或者希望孩子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庇佑之下,为自己养老送终的父母,请扪心自问一下,你究竟是为了谁?
但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孝道传统固然应该得到尊重,但绝不应该是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锁。通过道德绑架逼迫孩子放弃独立的思想、人格以及人生规划的父母,是没有人性的父母。
父母们往往无视对孩子精神上的戕害。
四、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每个孩子是有独立思想和特点的个体,生活的时代、环境也和父母不一样,加上很多父母不注意沟通方式,很少有父母真正懂自己孩子的内心。
当发现孩子的世界其实我不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感到焦虑乃至恐慌,常常去做两件事情:强迫孩子按照父母能理解的方式去做事;随时监控孩子的是否有“出轨”。在父母的高压和监控下,有些孩子似乎回到了父母希望的状态。但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不甘,当有一天他忍无可忍的时候,你才惊呼狼来了。
其实,不懂孩子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人生的路有无数条,每条路上都会有风雨艰辛,没有哪条路会是一片坦途,即便是我们替孩子精心规划的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我们的手把手,孩子也会尽力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展现属于自己的精彩。任何人都不会自甘堕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呵护孩子那颗与生俱来的向上的心。
早恋是一个令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很多父母发现早恋的情况多会采用强制手段让孩子结束恋情,因为这不符合父母给孩子设计的人生之路,但也会因此同孩子的严重对立。
在儿子高二暑假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他谈恋爱了,而且还试图欺瞒我。当时非常生气,但转念一想,我像儿子这么大年龄的时候不也开始喜欢女同学了吗?我没有马上同他谈这事,花了两天时间来思考如何沟通。在同儿子正式谈话的时候,我没有责怪他,只是告诉他到了现在的年龄喜欢女孩和有女孩喜欢都很正常,但希望他能认真思考后回答我几个问题:一、是想短暂同女孩在高中相处还是希望今后继续走下去?二、对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三、对方的父母是否知道并认可这个情况?沟通中细节很多,但我让最终让儿子认同的是,唯有在高三努力学习才是对这一段感情的珍惜。后来,儿子在整个高三都非常努力,进步了很多,也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这件事情之后我和儿子的心也更近了。虽然他和这个女孩早就分手了(不是因为我的干预),但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个女孩曾经的存在。
五、父母的“经验”
父母常用自身的经验来约束孩子,希望他不走弯路、永不出错,这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在《“知错”犯错》中比较详细地讨论过这个问题。
只要静下心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还会发现很多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事实上,在孩子的教育中沟通能力至关重要,与孩子的沟通难度甚至超过了同领导、同事或者朋友的沟通难度。建议大家好好看一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有一种修养,叫做“开口慢半拍”》的文章也值得一看。
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我们在教育和传承上的谬误和盲区呢?其实这些问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与用、知与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面前,很难去逐一思考乃至验证,我们往往只是记住了结论性的东西,却认为自己知道了唯一的真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往往是孩子。
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出于对稳定社会的需要,过度宣扬并盲目解读孝道,其中不乏违背人性的东西。最终我们把“孝”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莫名的追捧,以至于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能接受孩子对我们的质疑。
另一方面则是过度的爱,或者说是自私的爱。父母试图把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身边,让孩子时刻处于自己的监护之下,理由是担心孩子离开了自己会遇到问题。但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挫折、失败、曲折和精彩,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金丝鸟离开鸟笼后会遭遇风雨乃至生命危险,但即便这样,金丝鸟仍然会选择自由的飞翔。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为真正的、最好的自己,才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爱。
对自身经验的迷信
人是经验主义的动物,容易犯“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式的错误,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希望孩子牢牢记住我们所谓的经验,但现实的问题是:首先,任何经验都有其时空局限性,我们的很多经验并不可靠;其次,孩子们不可能凭空接受经验,他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获取经验。通过看武功秘籍就成为高手的事情只可能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现实中出现得最多的情形是纸上谈兵。
我们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经验,不仅不能使他们走上成功的捷径,还会平添他们的困惑、催生他们的反感。
世界变化太快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呈现出加速发展变化的趋势,两代人各自所处的环境差异甚大,沟通的立足点完全不同了,代沟越来越容易产生。没有开阔的胸襟、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勇气,是不可能同孩子有效沟通的。
一句话,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适应这个快速发展且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传递给我们的东西也并非完全的真实、可靠、合理、全面。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观念的改变,包括两点:1、认清自我。我们的知识、能力、人生智慧并不足以教导好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个再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持续地提升自我,在快速成长的孩子面前,故步自封的心态只会不断地打脸自己。2、重新理解“爱”的含义,放弃控制欲。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上天只是通过你的身体让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你的使命、你的爱,就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最好的自己。
其次,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教育。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信口开河和不懂装懂,采用讨论的方式同孩子一起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二是我们与孩子共同进步。我认为这是一个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重要方法。
再次,谨言慎行,平心静气。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孟子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该先反省一下自己呢?
第四,信任、放手。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内驱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奋发向上和自我纠错的本能就包含在了生命的基因中。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更清楚他自己该怎么做,我们的存在有可能成了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蜘蛛为了结网尝试了很多次失败,但最后终于成功。两个人听后的感想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人认为应该学习蜘蛛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后来取得了成功;而另一个人觉得应该知道变通,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后来也取得了成功。不知道你和你的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是否一样呢?
《西游记》中,佛祖告诉唐三藏等人无字的也是真经,你是怎么看的呢?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进步,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境界也提升了。
和孩子一起进步,你会感觉他不仅是你血脉的延续,更是你生命的升华。
有孩子,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