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讲书人赵冰,今天给你分享的书是《直觉泵》。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书里总结了一系列探究心智、意识的思考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你可以像水泵抽水一样,把你的直觉调用出来,辅助思考。
今天,我分享其中的三个工具,分别是:古尔德的语言陷阱、观点生长理论和奥卡姆剃刀。
【古尔德的语言陷阱】
我们的思维会不经意地被语言误导,这些会误导人的句式,统称为“古尔德的语言陷阱”。举个例子,当一个项目负责人犯了一个重大错误,给项目进度造成了严重的拖延。这时,有的人会说:“与其在这里追究责任,还不如赶紧先解决问题,先把问题解决好,再追责也来得及啊。” 这句话直觉上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
其实,这种“与其…不如…”的句式常常会不知不觉地让我们认为,这两件事情是矛盾的,甚至觉得前者没后者重要。事实上,你只要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我们追究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后,换上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加快项目进度,换回损失。
缺乏思辨训练的普通人,很容易被这些看似理性的话给带偏了。那你该如何避免掉入这种语言陷阱里呢?很简单,下次如果再有人用“与其…不如…”的句式,你就要格外留意了,停下来想想对方是不是在误导你,然后,你可以去质疑对方:为什么必须只能是二选一?前者真的没有后者重要吗?
【观点生长理论】
一个观点是不会独立存在的,它的背后有无数个观点和一整个世界观做铺垫的。比如,你知道狗有四条腿,就一定知道腿是狗的四肢,四一定比三大,等等。如果要把一个新观点“植入”到你的大脑里,而这个观点与你原有的认知是相矛盾的,那么你很可能会本能的排斥这个观点。
比如,疫情流行时,家里有老人就是不愿意出门时戴口罩。于是,你劝说,病毒很严重,所以你必须戴上。如果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就代表他自己原本的想法是错的,所以这样说往往不奏效。
那该如何说服一个人接受某个新观点呢?“观点生长理论”告诉我们,说服的重点应该是在对方原本就接受的世界观里,种上一粒“种子”,把对方的世界观当作“土壤”,让观点自己“生长出来”。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你可以这么说:“爸,您之前是不是跟我说,身体健康最重要,不然咱家一个人生了病,其他人都会很着急。您看这次疫情,新闻上说得挺严重的,您看咋办呀?”这么一说,老人自己就比较容易得出要戴口罩的结论了。
【奥卡姆剃刀】
这个思考工具来自于14世纪的一位名叫奥卡姆的哲学家,它的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人们往往喜欢将问题不断复杂化,而“奥卡姆剃刀”却是要将问题简单化。当你有两种选择,这两种选择都能够达到同样的结果,那么就选择最简单的那种,剔除掉复杂的。简而言之,就是用最少、最巧的方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除了哲学领域,“奥卡姆剃刀”的应用非常广泛,诸如科学界的相对论、企业管理中的扁平化管理、投资策略中的“长期主义”等等。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该如何应用“奥卡姆剃刀”呢?在生活中,到了“双十一”商家大促销,你可能会不停的买买买。这时候,你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哪些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精简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这样就能逐渐抛弃自己乱买的习惯了。
需要提醒的是,“奥卡姆剃刀”只是方法,不是真理,不能保证100%正确,但至少可以保证在现有情况下,不做无谓的浪费。正如爱因斯坦的那句格言所说的: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总结一下,面对每天海量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你一旦掌握了这些有效的思考工具,就能帮你更加智慧的工作与生活了。
好了,恭喜你听完了《直觉泵》这本书,我是讲书人赵冰,我们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