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来上海的一个月了,感觉从一开始的来到这里的不熟悉到渐渐地熟悉这里的节奏,一开始感觉这里"等级森严",我们三个人相依为命,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学习的节奏,不过让我感觉到不好的有一点,就是我觉得现在的生活过的有点逍遥了,我又差不过快回到了上学期的状态,就是时不时地想回寝室,然后会在学习时间磨蹭,虽然也会幻想一下暑假的生活,但是始终没有让自己更多的去幻想,因为自己不想再重蹈覆辙了,因为上学期自己总是在学习时间幻想一些寒假做什么,然后发现自己实际经历的和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
2.记得上一学期,我发现自己的这一个状态后,就给刘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说,自己是因为没有想清楚,所以才会这么做,如果自己想清楚了,就不会这么做了。我这几天想到,从大四保研之后,也就是去年9月底,我好像感觉回不到大学3年的感觉了,那个时候其实比现在过的要简单,因为自己只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好,自己只需要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给学扎实了,看明白了就好了,因为总的进度由老师来把控着,自己并不需要去安排些什么。包括niit的课也是一样,老师讲到哪里了,我只需要把书辅助查资料给看明白就好了,然后项目的话,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所学做出来就好了。
3.回想一下,自己大学前3年学的时候,心态是什么?我想的是,自己应该尽全力把这门课学好,其实每一个星期过的也是挺紧张的,因为课程的安排就在哪里,那是一种你不早睡觉也不行的安排。如果说前3年和现在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是:1.没有课程安排了 2.没有最终目标了。第1点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没有了课程安排,那么一切的时间都是自主的,似乎自己的安排全是凭借自己对学习的渴望有多大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点,好像没有单纯的学习,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单纯的没有目的的学习,你学习总是会为了什么的,我大学前3年学,是因为我知道这些知识都是我之后工作会用到的,写到这里也照应了我认为的第2点区别,就是没有终极目标了。
4.关于终极目标,没有了是可以再找的,关键是我现在怎么看待自己所处的时间了,我大学的时候知道我毕业后会去工作,所以我十分珍惜大学的4年时间,认为这4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现在我的目标改变了,我想当大学老师,这就意味这我还需要在学校里待6年的时间,跟陈飞宇的那次谈话之后,我起码知道,我的见识并不意味着大学老师就真的是我想象的那样轻松的,起码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