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

作者: 福尔摩洋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17:05 被阅读0次

一句话简介:

一本非常有现实参考意义的心理学日常书籍,容易上手。标题中强调的快思维系统和慢思维系统指的就是下文中的系统1和系统2 。

《思考,快与慢》思维导图.jpg

是否理智,是思维层面的问题

我们并不总是处于理性之中,比如偷懒、非理智、放纵自己、情绪失控,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荒诞行为发生在我们以为自己很理智的时刻。

丹尼尔·卡尼曼

这位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分别有系统1和系统2 :

  1. 系统1 是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几乎都是条件反射
  2. 系统2 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处理问题,一般会具有推理能力,因此对应最终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以上2个系统本身是些许矛盾的,所以他们如何协作呢?
一般情况下系统1 自己做事,除非不属于系统1熟悉的领域范畴,这时候系统2便会启动了。因此——
系统2触发条件:系统1主动求助
系统1的特点:全天候在线,无法关闭,常用经验判断、熟悉的领域,且会在人无法自律的时候钻空子,比如说有一个事长期聚精会神你累了,这时候系统1会主动的想要来一个冰淇淋。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以下会有很多合乎常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对号入座的心理学现象:

  1. 曝光效应
    某人、事重复在你面前出现,你会因熟悉感(系统1产生的熟悉感)而放松警惕。系统2 觉得可信。
  2. 启动效应
    有时候,我们的一些感情变化不是从内心先发的,而是先经过了一个动作,导致后续的情绪变化。
  3. 常态理论
    假使一个事经常发生,那么下次你再遇到也会放松警惕,觉得习以为常,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风险(其实我认为这个跟1的曝光效应很像)
  4. 因果关系
    这个理论说的是,因为所以的这些我们没有去追究,但实际上持续发生的事情都是有最后的解释和说法的,比如牛顿针对苹果熟了、苹果掉落的事实砸破沙锅问到底
  5. 确认偏误
    针对不同的问题,会把你的内心往不同的方向引导。比如:问你是否“XX不怎么好”你也会下意识往那个人不咋好的方向想。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6. 光环效应
    这个我感触最深,一开始某人拔高了我的预期,但后续相反的话,这个形象从此便大打折扣了。
  7. 框架效应
    同样也是说法不同导致的人们感受不同,比如说:您的存活率90%,是不是等于您的死亡率10%,但明显有一个说法更为悲观,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

承上启下,已经知道会有这么多的缺陷存在了,我们如何来尽可能避免这些心理效应的发生呢?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ji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