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案例 | 大学生G某涉信用卡网络诈骗案,终获不起诉处理

案例 | 大学生G某涉信用卡网络诈骗案,终获不起诉处理

作者: 88610eebf5a8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11:55 被阅读0次

    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达9万余元、毕业大学生、这是G某信用卡网络诈骗案给人的外观呈现。通过会见到阅卷,从争取不批捕,至向承办检察官递交详实的不起诉法律意见,我们从案件事实出发,并辅以“情理”辩护,终为G某换来了最后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对不起诉。(后附《不起诉决定书》)

    办案经历 

    G某涉电信网络诈骗案,系允道刑辩团队自侦查阶段之初介入的案件,由我和团队主任叶斌律师合办。2019年1月份介入该案后,我们先是第一时间会见了G某,向其了解涉案情况。其后,我们在37天黄金期内成功阻击逮捕,说服检察院对G某不予批捕。

    在取保候审之后,G某也回归社会,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之中,后在2019年6月份,听闻其被武汉某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机会得以继续进行学业深造。关于案件进展,鉴于此案涉案人员较多,此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移送后,我们先行联系了阅卷,阅卷后便与检察官取得了联系,向其陈述了我们的初步意见。后案件历经一退、二退等程序,我们根据补充侦查的情况,在合适时机,再次向承办检察官提出了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以及对该案后续处理的建议(不起诉建议)。随后,我们向检察官递交了一份详实的建议不起诉的法律意见书。

    在法律意见书中,我们从G某的涉案时间、涉案经过、参与行为、涉案金额、地位作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可以免除处罚的量刑建议,也提出认罪认罚并不影响不起诉的适用,并结合G某的实际就学情况,辅以“情理”辩护,希望检察院能慎重考虑G某的“特殊”身份,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附上了G某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记得在《意见书》的最后,我们如是说:

    “···希望检察官能考量G某尚需学习深造的特殊情况,念其还是一个刚二十岁出头的学生,念其系偶然涉嫌犯罪,能够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让其还能在自己的学业道路上继续深造,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也让其通过自身学习,更加懂法、守法。”

    中间因为疫情原因,案件也是一拖再拖,直至最近,检察院终于对G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想起此前和承办检察官沟通时的对话与情景,再到如今拿到这个案件结果,真的需要感谢检察机关、承办检察官的“通理”与“共情”。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我也知道,每个人都应为其所犯罪过(或是犯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底线要求。但他们却也不是都应被投人入狱,有些人仍可获得救赎。我相信,G某是那个值得被法律宽恕、获得救赎的少年。期待他日后毕业,走出象牙塔以后,能是一个懂法守法的有为青年。

    办案思考及相关提示 

    在我们的办案过程中,确实会经常碰到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朋友,因涉嫌犯罪被抓,G某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其中还有很多人甚至还站上了被告席。他们大多成年不久,刚从学校步入社会,大多因相信招聘网站上各大小公司开出的诱人薪资,后经面试入职公司,所从事的工作也多以销售、客服、话务员等为主。但就在他们努力工作之时,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犯罪分子”。其中很多人,轻则判处缓刑,重则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留下犯罪记录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青春。

    此前,笔者也曾写过一篇短文,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刑事风险及有效规避,做了一些简单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浅陋的看法。现刊文于此,也希望对那些涉世未深、正寻找工作的年轻人,有所裨益吧~

    「1」他们为何会在“正经”工作中,陷入刑事犯罪?

    并不是说,年轻人在入职公司工作时,就已经知晓公司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是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们缺乏必要的违法犯罪认识,对一些存在违法犯罪嫌疑的行为未引起重视。当然,这个跟新兴行业的崛起、公司类型的多样化、犯罪方式的新颖化等有关。作为刚步入社会、辨别能力较弱的年轻人,很难去甄别公司真伪、经营项目正当与否,经营模式合规与否,而犯罪分子又大多通过开设公司,以合法经营的幌子实施相应的犯罪行为。加之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听信公司老板或主管的“一面之词”,以及相对较高的薪资诱惑,多抱有侥幸心理等,对所从事工作的实质后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致。

    「2」他们该如何避开这些犯罪"暗坑”呢?

    第一,摒弃“有营业执照,有正规办公场所,就是正规公司”的错误观念。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总向我们重复一句话:“我看到公司有合法的营业执照,有正规的办公室,我觉得应该是正规公司。”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往往借着公司外壳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比如我们办案中碰到的保健品销售诈骗、现货期货平台诈骗、淘宝代运营诈骗、理财产品非法集资等。公司往往都有合法的营业执照,也有较大规模的办公地点,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等欺骗客户,或骗取某种不当利益,或是进行非法经营,并美其名是国家鼓励创业、业务需要、扩大业绩等。所以,这种“有营业执照,有正规办公场所,就是正规公司”的错误观念应该摒弃,应学会多方考察公司的经营实质。

    第二,坚决远离那些“看起来就不正规”的公司。

    社会上这类公司或工作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可能涉娼、涉赌、涉毒行业,代办刻章,代办证件,代开发票等。这些行为或相关行业,要么是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么就是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一旦被查处,轻则治安违法,重则涉嫌犯罪,切不可贪图高薪、贪图轻松而去触碰。

    第三,入职前做好行业所涉法律法规的了解与学习,做好一定的公司考察。

    正如前面所言,新兴行业或新兴业务的出现,对很多年轻大学生而言,往往是陌生的,如新型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投融资、现货期货平台交易等领域。所以在确定入职前,要学习所涉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了解行业的相关规范。继而还可审查公司从事相关业务是否具备相应资质(而非单纯具有营业执照),了解公司有无负面新闻,类似经营模式的公司有无被查处等。

    第四,留意行业或公司的异常情况,多持怀疑之心,不抱侥幸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公司是否存在异常情形,如客户频繁投诉、有关部门上门检查、行业内有其他类似公司被查处、老板被调查、长期拖欠工资等,对这些异常情况,要多方问询了解详情,并保持警惕,情况不对的要及时辞职,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第五,求职前后向专业人士咨询,避免陷入被动。

    其实,最好的防范应该是事前防范,入职前对行业或公司有疑惑的,可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比如律师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了解公司经营行为正当与否,让自己心里有数。入职后,也可在发现公司异常时咨询专业人士,一旦情况不妙应及时辞职,避免越陷越深。

    所以,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们,作为这个社会的新人,当了解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诱惑与风险常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基础的考察工作、学习工作,并保持警惕小心,不可“因小失大”,也不要被利益所诱,远离那些违法犯罪的“暗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 | 大学生G某涉信用卡网络诈骗案,终获不起诉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md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