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历史记忆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空间要素资源、传播媒介资源,它见证了城乡社会的生命历程,是历史文明的现实载体,是了解历史、认识过去的重要实物,应在充分认识其多重属性的条件下,将其作为控制和引导城镇空间格局构建的关键要素,实现城乡空间保护、发展和持续性!
怎么保护呢?我觉得首先从扩大宣传,传播传统文化知识,鼓励办传统教学课堂,让传统文化结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爱好,培养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童成为传统文化接班人,从小教育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择其善者而从之。将真善美的文化基因融入日常的规范中,注入到孩子的内心里,还可以传承于时代的发展,书本、网络、影像、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阶梯。
曾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时,都有很多戏曲等文艺演出,儿时我就听过一场越剧《庵堂认母》,很令人感动,是一场育人孝道的戏。现在过年除了春节晚会,没有什么传统文化节目,慢慢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我们有什么传统文化节目了,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老百姓也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还要结合旅游让人们走出去,看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消失后的可怕性。从实际行动上有所表现,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挖掘、梳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行动,传统文化的每一个构件都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承载空间,其中留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文脉记忆、艺术创造和生活方式,凝结着先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可以为中华民族存留更多鲜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让每一位热爱文化的有良知的企业家都愿意参与到抢救行中。
传统文化还是生活中的文化或文化中的生活,与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息息相关。在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一代代共同的接力,要不停地走下去。民间文化保护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每一个物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多个精彩的故事,并且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一个好几代人用过的和面盆,是有生活气息的,是有灵气的,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也要登记注册当作国宝一样保护起来,尽量保留原著,原貌,原态,科学弦扬和发展传承文化遗产从传统村落被挖空,意味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断代的危险,但是一些文化构件还在,必须以抢救的方式来将它们保护起来。
比如我们前一段时间去河北井陉的石头村已经有700年左右的历史了,他们的村民自发的保护自己的古村落,申报国家古村落遗产使自己的村落得到保护,而附近的当泉庄历史比石头村还要久远但附近村民都搬离此处,村落没有得到保护,现在已经有好多房子成了危房了,但我们都用720度相机,把村子拍成了VR虚拟现实的片子存到云端放到网上,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下一步我们会抽出有限的时间继续走访拍摄,为留住乡愁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石头村VR视屏拍摄留住中华民族的根的道路上,步伐不停,“文化是多样的,总有一个会触动你”,“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根、我们的乡愁。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一些老物件,更是老物件、老故事里绵延的文脉。”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跟我们在一行动。
当泉庄古村落的危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