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房子在农村也是最后几日的存在了,如果以后我们和孩子讲起我们小时候的房子的时候,只能在照片里去追寻我们曾经触手可及的历史了。有时候我会经常的疑惑:我们五千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是不是只在史书里面记载?是不是只有在教科书上才能读到历史的痕迹?放眼望去遍地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们的历史在哪里?历史记忆在哪里?故乡除了那条淮河(也不是儿时的模样了),一切都物非人不是。城市里面也只能听上年纪的老人去靠着即将消失的记忆去描述曾经的一切,我们的历史呢?2013年成龙将收藏的4栋徽派古房子捐赠给新加坡,当时网上一片哗然,骂他叛国汉奸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了这个事件,这也是我的习惯,和学生分享当下热点的新闻事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嘛!学生当时也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成龙做的是对的。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学生疑惑:难道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吗?我说这是肯定的,你们如果外出旅游的时候看看那些关于景点古建筑的介绍(建于××年间,毁于××运动当中,后经政府批准,重建于××年)。你们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赝品,在你的周围很难找到50年以上的建筑。成龙收藏的这些建筑如果在他没有购买到手之前,命运也大抵如此:1.政府规划新城或者新农村,拆除这些房子。2.政府看到这些房子的历史价值给保护起来,然后圈起围墙卖门票。当然这些房子2018年又辗转回到了中国,海归的价值和意义那和在成龙手里肯定不会相同,和成龙购买之前那更是不同,和小孩子争玩具一样,这也是国人的心态。
对于农村的这样的老房子,个人觉得不应该一刀切的拆除了事,应该给予保护才对,总比20年后再发展农家乐的时候重新再建更有农家乐味道,总比20年后发展农村旅游再重建更有历史真实的韵味。回去和老父亲聊天,问了一句现在感觉咋样?父亲就说了两个字“极左”。历史的陈述永远没有经历过的人具有话语权,就像你读莫言的作品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饥饿,永远没有父辈那代人的感同身受。就像当初广东的改革开放,对于内地人来说用字写的,对于那些大逃港的广东人来说是用命写的。
大建是历史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国家GDP的展示。但是个人觉得大建的同时,可以把眼光放的更远一些,选择性的大拆,而不是一刀切拆除,彻底的阉割我们的历史。先破坏再保护的悲剧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现在深入人心了。不知道欧洲那些万恶的资本主义是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的,没有去过在书上读的未必可靠,这就不能乱说,倒是一位去过美国短暂工作过的同事介绍说,美国人喜欢建博物馆,对于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可能更加感觉历史厚重的羡慕感。而我们如此深厚历史积淀不能一眼望去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窗。个人觉得国家对于这样的古房子,如果认定为危房可以先修缮,人搬出来不要住了,这样不危及生命安全不就不是危房了吗?政府可以选择性的保留一些具有历史遗存老房子,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起来,让我们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在书上读到,在现实中也能活生生的看到,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这里只有痛心疾首的忧虑和诚惶诚恐的建议,没有任何的偏见和指责!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留住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