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为实验-移植程序测试过程

华为实验-移植程序测试过程

作者: bainingmeng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21:50 被阅读0次

    实验六

    实验任务配置

    步骤1 移植光敏传感器代码,通过传感器采集光照亮度

    在keil环境中右击“IoT-Demo”选择“Manage project Items…”;
    在“project Items”标签下的“Groups”中添加“Hardware”,并在该group下添加光敏传感器代码;
    添加“IoT-Demo-LiteOS\targets\ Hardware\BH1750”目录下的“BH1750.c”文件,点击“OK”;

    QQ图片20191112235737.png

    根据以前做的实验五的步骤1的方式,添加光敏传感器代码的头文件路径 (“IoT-Demo-LiteOS\targets\ Hardware\BH1750”);

    QQ图片20191112235910.png

    在“main.h” /*USER CODE BEGIN includes /与 /USER CODE END includes */之间添加引用定义标准扩展整数类型的头文件代码,代码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12200744.png

    在“main.h” /*USER CODE BEGIN Private defines /与 /USER CODE END Private defines */之间添加全局变量“msg_for_BH1750”与“BH1750_send”定义的代码,代码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13000747.png

    在“main.c” /*USER CODE BEGIN includes /与 /USER CODE END includes */之间添加引用光敏传感器头文件的代码与BH1750数据的全局变量,并根据1.2.1章节步骤3中设计的数据码流,添加光敏传感器数据上报时携带messageld的代码,代码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19202840.png

    在“main.c” /*USER CODE BEGIN 0 /与 /USER CODE END 0 */之间添加引用光敏传感器任务代码;定义光敏传感器任务名为“LightSensor_task”,优先级为 0;通过该任务,对光敏传感器进行初始化,并打印任务信息与光敏传感器数据,代码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19203831.png

    基于步骤3在“main.c”的/*USER CODE BEGIN 2 /与 /USER CODE END 2 */之间生成的代码,添加创建光敏传感器任务的代码,并注释创建task1 与task 2的代码,代码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19204235.png

    点击“Rebuild”,编译工程;

    QQ图片20191119204425.png

    点击“Download”,下载程序至开发板;

    QQ图片20191119204637.png

    打开QCOM串口调试助手,根据对应的串口,选择对应的串口号,配置相应信息,按下“MCU_RST”,开发板运行程序;
    此时在QCOM上可以看到任务打印的信息。

    QQ图片20191119194641.png

    注意:一定要接上相应的传感器模块,不然会出现以下情况。

    QQ图片20191113004225.png

    步骤二 移植NB入网代码,通过NB模组将数据上报至平台

    登录Ocean Connect平台,参照实验三的方式注册设备(设备名称自定义,设备验证码为NB模组的IMEI号);
    打开keil,在keil中右击“IoT-Demo”选择“Manage project Items…”;
    在“project Items”便签下的“Application/User”中添加“IoT-Demo-LiteOS\targets\Src”
    目录下的“at_hal.c”文件(注:“at_hal.c”文件包含用于连接LiteOS与HAL函数库控制外设的代码);

    QQ图片20191119185752.png

    在“project Items”便签下的“Groups”中添加“at_device”,并在该group下添加基于LiteOS的NB模组代码;添加“IoT-Demo-LiteOS\components\net\at_device\nb_bc95”目录下的“bc95.c”文件;

    QQ图片20191119190008.png

    在“project Items”便签下的“Groups”中添加“at_framework”,并在该group下添加基于LiteOS AT框架实现的代码;添加“IoT-Demo-LiteOS\components\net\at_frame”目录下的全部.c文件;

    QQ图片20191119190237.png

    在“project Items”便签下的“Groups”中添加“nb-iot_api”,并在该group下添加基于LiteOS的NB-IOT API的代码;添加“IoT-Demo-LiteOS\components\components\connectivity\nb_iot”目录下的“los_nb_api.c”文件;

    QQ图片20191119190409.png

    完成NB模组与AT框架相关代码添加,点击“OK”;

    QQ图片20191119230143.png

    添加完成后,keil的Project导航栏出现相应文件;

    QQ图片20191119190446.png

    在“Option for Target 'IoT-Demo'”界面下选择“C/C++”,在“Define”中添加全局宏定义标识符:“WITH_AT_FRAMEWORK”,“USE_NB_NEUL95”;

    QQ图片20191119230932.png

    在“include Paths”栏添加相应文件的头文件路径;
    头文件路径分别为:
    “IoT-Demo-LiteOS\components\ connectivity\lwm2m\core\er-coap-13”
    “IoT-Demo-LiteOS\components\net\at_device\nb_bc95”

    QQ图片20191119232239.png

    在“main.c”的 /*USER CODE BEGIN includes /与 /USER CODE END includes */之间添加调用AT框架与BC95头文件的代码,并声明BC95入网的全局变量;

    QQ图片20191119232909.png

    在“main.h”的 /*USER CODE BEGIN Private defines /与 /USER CODE END Private defines */之间添加调用“msg_sys_type bc95_net_data”定义的代码;

    QQ图片20191119233312.png

    在“main.c”的 /*USER CODE BEGIN 0 /与 /USER CODE END 0 */之间添加BC95模组入网连接平台发送数据任务代码;定义该任务名为“data_send_task”,优先级为1;通过该任务,MCU向BC95发送平台ip及port信息和光敏传感器数据并通过串口打印发送结果;

    QQ图片20191119233924.png

    注:图中标注的地方需要自行在Ocean Connect平台上的设备对接消息去寻找;

    打开“bc95.h”,在该文件中修改AT_USART_PORT为2(本实验开发板MCU通过USART2向BC95模组发送数据,不同开发板根据实际硬件情况配置);

    QQ图片20191119234546.png

    基于步骤1在“main.c”的 /*USER CODE BEGIN 2 /与 /USER CODE END 2 */之间生成的代码,添加创建BC95模组入网连接平台发送数据任务的代码;

    QQ图片20191119234855.png

    点击“Rebuild”,编译工程;

    QQ图片20191119235051.png

    点击“Download”,下载程序至开发板;

    QQ图片20191119235153.png

    打开QCOM串口调试助手,根据对应的串口,选择对应的串口号,配置相应信息;通过跳线帽将开发板上的UART1的RX和TX与CH340的TX和RX连接,将开发板上的UART2的RX和TX与NB-IOT的TX与RX连接;按下“MCU_RST”,开发板运行程序;
    此时在QCOM上可以看到任务打印的信息。

    QQ图片20191120000109.png

    登录平台,可以查看到注册的设备处于在线状态,通过“历史数据”可以查看开发板上报的数据;

    QQ图片20191120000357.png QQ图片20191120000459.png

    实验原理分析

    IMG_20191124_143923_1.jpg

    Ocean Connect平台位于平台层,对于一个物联网业务来说,需要一个终端接入解耦、平台与应用分离、安全可靠的平台作为支持。而Ocean Connect平台具有终端接入、安全验证,业务编排、数据管理、多协议通信的功能,实现连接管理和能力开放,完成与运营商管道和平台对接。同时平台自身具有两大特点:1、业务使能和2、设备管理。导致我们更加轻松的使用和控制这些设备。

    NB-IoT网络属于网络层,多种接入方式以及多协议的接入以及IOT接入,使得各种不同的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层与平台实现相互通信。

    Ocean Connect提供标准的IOT Agent ,能够快速适配OS和各类厂商的智能终端。

    光敏传感器以及我们的开发板属于设备层,通过感知所需要的情况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通过网络层上传至平台层。

    注:本实验中没有涉及到应用层对此不加以详细的阐述。

    每层体系结构中我们要做的事情

    平台层。

    完成实验一中所有Profile的设计,同时完成编解码插件开发,同时设定地址域。为了区别多个消息,每个消息必须有地址域。地址域为标识此消息的唯一的字段。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识别各种消息,同时保证每个消息具有正确性,提高了效率。此次实验我们接受到的是一串二进制码流,通过平台的编解码插件开发的实现,以及Profile的设计,以及每个消息有唯一的地址域,导致最后我们收到的是通过二进制转化而来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设备层

    我们需要通过keil5 软件完成相应的设置,让设备能够与平台相互能够实现通信。

    首先完成所有的初始化,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1124214452.png

    然后完成相应的设备的配置,如图所示;

    1.png 2.png 3.png

    通过创建函数的形式,设置优先级,以及相应的配置使得设备能够和平台通信,同时也能通过平台设置的下发命令与其设备完成相应的通信,达到相互通信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为实验-移植程序测试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mg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