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小芳”
——知青纪事之三十五
文/羊圈头
一
壮阔的大山,重峦叠嶂。其一山高过一山的气势,像一道道怒涌的海浪,翻卷奔腾,直至消失在与云雾相连的天边。
在崇山峻岭的千沟万壑之间,坐落着无数个小小的村落。
就是这个深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因得益于前人广植的李子树而远近闻名。虽然那些原来广泛栽植李树的山石旮旯,早被开发小块小块的耕地了,但在山道的一部分路段与一些地坎上,以及大部分农人的家宅旁,还得以有所保留。所以每当苦寒的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破败的小山村仿佛童话般地一改旧颜了,高远处一望:一株株、一丛丛、甚至一片片的李花,如云如霞,清芬氤氲,新美如画。
正是春天的清晨,朝日鲜妍,晓风轻吹,花枝轻摇。芳以轻快的脚步穿行于弯弯的山道上。一路走来,李花拂面,不时洒落几滴晶莹的露珠,脸颊顿感清凉舒爽;其红润的脸庞,在素白的花色映衬下,更显得格外地美丽动人。
女孩子早晨启程赶路,为要到几公里路以外上学。
说到上学,那个时代,山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晚,尤其是女孩儿。对于家人来说,正在上学的女儿,大都不必操什么心。因此整日里为生计忙碌操劳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也觉察不到,随着时间的变化,女儿身心也悄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总以为还在初中就读的女儿尚小,不谙世事,还是个孩子。殊不知,这个十五岁的女孩儿,身材高挑,不但生理上发育得快,较一般女孩早熟;就连在心理上,也是情窦初开的怀春少女了。
因此近段时间以来,芳心律的频率,时有加快。比如现时的上学路上,远远看见必经的在山道旁边那间孤立的茅草屋时,一阵激动,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加速了。待到走近,总要情不自禁地稍稍放缓前行的脚步,眼对茅屋,目不转睛——希望看见一个人。
自从呱呱坠地,芳就没有走出过大山进过城,走得最远和看到最大的地方,是同样处于大山环绕的比邻公社的街场;至于本公社的驻地——也是自己读带帽初中班的地方——就更小了,除了公社必要的机构和学校,也就寥寥十几家农户,无异于一个较大的山村。每天来回,走在上学山路上,极目四野,重重大山,遮断望眼。大山之外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芳一无所知。因此内心满怀对远方的憧憬。
芳虽然没见识过大山以外的世界,但经常都会看见来自大山以外的人——那个独居在山道边的这间茅屋里的年轻人。不言而喻,平时绝少外人进出的荒僻封闭的深山,来了个大山以外并在此长居的城里人,非常令人瞩目,自然也会引起芳特别的关注。
在芳看来,年轻的城里人,不管是举手投足,还是谈吐气质,显然和山民不在一个档次——她感到新奇,先是向往倾慕;随着日月的增进,女儿之心,渐渐暗生连自己一时也说不清的别样情愫。
而此刻,这个正走在上学路上,有意放缓脚步的姑娘,刚刚走到了茅屋近旁的时候,没料到屋门突然打开了——他走了出来,打一个呵欠,连带伸了一个懒腰。
瞬间的一怔,四目相对;然后,相互一笑;再然后,彼此开了口。——这是他们首次单独谈话,时间很短暂,语意也很简单,但对芳来说,却是个春风沉醉时刻,宛然风动花枝,心旌摇曳。
二
小女孩款款地从花荫中走过,美丽得宛然画中人。敬原地伫立不动,久久地凝视着花荫的她渐行渐远的背影,瞬时心里一动,似乎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老实说,这个小女孩,过去自已根本没有留意过,更未正眼注视过,即便偶遇时,她一声礼节性的X大哥的招呼,敬也是头也不点地随意地嗯的一声,就算是对她回应了。但是造化就是这样奇妙,不曾注意到,女孩发育早,不知不觉的这一两年间,时间居然把她几乎塑造成一个大姑娘了,并且,样儿乖巧可爱,楚楚动人。
看着在雪白的李花掩映下,她逐渐消失的身影,敬陡然又有了异样的触动——心头热乎乎的,一股暖流在胸臆中漫溢。顿时,敬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双重的:首先,死寂一般荒漠的内心,干渴已久,而她的惊鸿一现,宛若春风化雨一般,瞬时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亮丽起来——心境仿佛旁侧的春光烂漫下盛开的李花,一样地明媚,一样的灿烂;其次,有了新的认知,不再用老眼光看她,就是说,不能另眼相看地把她当成孩子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敬自己下来时,也是个还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未满十六岁出校门,紧接着就成了知识青年,来到这个老山区插队落户。其中的艰辛,个中的滋味,难以言说。总之,沐风栉雨,孤苦伶仃——三年的煎熬,身累心更累。因此有时实在憋得难熬时,绝不会强迫自己苦熬,总要想方设法适时地放松自已,解脱自己,尽可能求得心灵一时半会的快慰。
因而,适才这个不期而遇的李花绚丽绽放的清晨,仿佛花丛中轻盈柔曼地走来一个精灵——芳的嫣然一笑,芳的清脆话音,芳的远去的倩影,都使自己产生了久违的愉悦、久违的快畅。这样的感觉,不啻给予心灵温暖的慰藉,甚至都有点想入非非了,并从而产生渴望走近芳,亲近的芳的心理。
敬产生这样的心理,决非无缘无故,因为他是寂寞中的青春少男。
其实,严格说来,初中读毕就下乡插队,敬的身心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却陡然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境地,而且,还是举目无亲、只身一人、条件艰苦、物质贫困的这么样个状况。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卑微地生存,对于即将或初初跨进青年门槛的人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内心极其灰暗忧郁,情绪极其低沉焦虑。因此免不了或多或少、程度不一的精神方面的问题——因为时时来袭的孤独,是日夜挥之不去的梦魇!
基于这个因素,敬不可能像真正的农民一样,日日在地头劳累、天天在茅屋蜗居——因为,这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生活环境。时间一长,耐性耗尽而热情不再的时候,即便生活很苦、劳动挺累,也许都还能够咬牙坚持,但在心理方面,却无论如何都无法真正适应在长久的体力劳动中独立的农村生活。又由于看不到前景,内心阴郁,因而寂寞的山居,尤令他孤独。因而日积月累,愈来愈孤独,而精神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压力,也愈来愈甚。
而分布着许许多多村落的绵延横亘的大山,同样也散布着许许多多的下乡知青。这些下乡知青,置身其间,基本上以独自插队为主。由于按批次集体来自同一个地方,而又分散落脚在同样一个地方的各个角落,环境大同小异,因此大都具有相似的处境,相似的遭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他们的精神心理,必然具有其共性——寂寞孤独如但大山一般,沉沉地叠压在心头,压力分外沉重。故而,天长日久,他们的身心也需要适时适度地求得一个暂时的喘息。而情爱与交游,正是缓释压力的唯二选项。不过,尽管青春如火,激情燃烧,但囿于环境恶劣、生存不易、前景茫茫,情爱是天方夜谭,大都不敢轻易触碰;而交游则没有什么顾忌,只要趣味相同,就是常来常往的朋友了。而一些男性知青伙在一起,则更为宣泄放纵。
三
敬所在的公社,地处大山深处,虽然公社所在地也有供销社的门店,但没有场街;没有场街,便没有集市,买卖就不方便。所以山民们赶集——我们称为赶场,不是那么近便。如果要去赶场,必须到比邻的另一个远在十几里以外的有场街的公社住地。
这个有场街有集市的公社,有条从城里沿着山势而来公路连通,自古以来就是周边山民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场街上平时很冷清,但每逢赶场天,人气便旺起来。但是即使是人气旺盛的赶场日,也只有半天的兴旺,待到中午时分,人流就逐渐退潮了,场街便复归于清静。过去为活跃商品流通,按农历排序,十天内有三个场次。但“割资本主义尾巴”后,上头明确规定,缩减场次,所有的场期以一律改为七天一场。于是“老黄历”作废,场期和学校周末同步:每逢星期天即为赶场天。由于赶场天数减少了,便造成这么一个有别于以往的状况:人头爆满,拥挤不堪。实事求是地说,场期中间的间隔确实太长了。这样的场期安排,太过于集中,不便于分流。因此为了卖掉手中积攒已久那点鸡蛋烟叶茶叶家禽,甚至还有红苕包谷等自产的农产品,好买点农具、猪仔、煤油、盐巴、毛巾、锅碗瓢盆、针线胶鞋、色泽不一的布料等必需的商品,手中缺钱山民们早就等不急了,好不容易待到星期天,便从四面八方背着背篼,挑着箩筐,挎着篮子,拎着布袋,甚至还有人携带着孩子,分别从各条山道上蜂拥而来。瞧瞧吧,这个小小的乱糟糟的场街上,那条青石板和砂石板铺就的短短而又窄窄的街道,拥堵得水泄不通;人们过多地汇集于此,街道显然不敷占用,直至街沿之上和家宅的屋顶直接连成一个整体的直通廊道上,都是穿梭不息的人流;但即使这样,地盘都还嫌不够宽敞,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以至场街之外的一长段公路几乎都拥塞了。
赶场天人多闹热,既是山民们的主要买卖日,也可以当成整修放松的节假日,因此每逢赶场,许多周边的知青,有事无事,不约而同地也喜欢来集市作到此一游。一来平时冷清已久,特来感受热闹气氛;二来找寻伙伴,便于交游——相识相熟的知青之间碰个面,只要情趣相投,谈话投机,便随意随性地玩玩。比如,不妨找过小馆子,就着一盘简单的菜肴,喝点廉价又比较容易搞到苕干酒、蔗皮酒;如果囊中羞涩,便结伴穿行于街,无事走走,感受闹哄哄的嘈杂;或者街头街尾的僻静处,吹吹牛;或者彼此相邀,待场散了后,到谁的蜗居好耍好玩个一两天,散散心。
赶场日人多,本来就嘈杂混乱,难免磕碰,一般口角几句,就烟消云散了;但是,自从知青来了之后,与当地人的冲突时有发生。追根溯源,实事求是地说,主要责任在知青一方。
例如这个赶场日。
敬游动在人流中,一边挪动脚步,一边东张西望。正好看见要好的朋友也来赶场了,于是单人游变成双人游。其实这个双人游,还可以变成多人游——看见还有几个熟识的知青也在场街上。不过,这次他俩不打算与他人团在一起,因为两人已经约定,好久不聚了,敬要随去朋友处玩玩;他们想,好玩还要好吃,所以,他们准备偷窃只鸡,而一只鸡,人多是不够分食的。
而场街上买的鸡,在农民的眼皮底下,根本下不了手,那么就走出场街看看,寻找适合下手的机会。果然在场街一条没形成集市的偏僻的狭窄小巷的尽头附近,发现了目标。这里很清静,室外没看见有人,可以下手捕捉。但是,鸡飞惊起狗叫——事情搞砸了!
其实这些年来,知青这帮人,当地人见多了,所以他俩知青的身份一看装束神态就明白;还因这些年来,一些知青干的出格事儿,影响很糟糕,也令知青的名声很有些不堪。所以他俩一出现,当时就有警觉的眼睛注视过。
出手不成功,他俩有些慌乱。接下来,事情就不妙了。有人偷鸡!随着一声高吭的吼叫,他俩还未来得及撤退,便被飞速冲出房子的三个大汉围上来了。敬跑得慢些,脸上挨了一拳。两人在对方的追击下,惊慌失措,分别夺路而奔,各自狼狈地逃回自已的生产队去了。
四
一般来说,为使远离场镇和公社驻点的农民买点日常最基本的小商品方便,在农村地区,几乎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个小之又小的商店。商店的商品,从场街上进货,货物运输全靠经营者本人肩挑背担,因此小小的商店,规模极小,品种不全,数量不多,商品随出随进,所以占用面积很小,就设在店主的住家。芳的家里,就开了个这样的小商店。因为经营这个小店,除了打理自家那份自留地,父亲就没法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了;母亲则操持烧锅煮饭和喂养生猪家禽的家务。由于家有小商店之故,比之其他农户,芳的家庭相对富裕。虽然家里没人手参与生产队的农事了,但是,毕竟是农家的孩子,年龄稍大,都不能闲着,因此必须要帮助大人做点事。芳也不例外。她是家里的老大,课余时间,自然少不了要帮衬母亲分担家务。
但凡农人,或为售卖,积攒点钱;或为宰杀,过个喜庆的年——哪家不喂三两头猪?由于自家的谷糠和自留地里产出苕藤苕叶及菜蔬所余下的老菜叶满足不了猪食,所以都要另行打上一部分猪草来弥补不足。所谓猪草,就是山野间的鲜嫩的野菜野草,甚至一些猪儿可食的嫩树叶。
今日复明日,日日如斯,山中的日子仿佛凝滞了,亘古不变。
上学打猪草,天天如此,是芳每天的生活内容,固化不变。
在不上学的下午和星期天,芳都要背起背篼带上镰刀,在坡野间转悠着打着猪草,直到打满背篼。过去打猪草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但自从那个李花芬芳的清晨,与敬首次直接对话之后,别样的心思如麻线一般缠绕在心头。疙瘩化解不开,很是纠结。虽然少女接近成熟了,能够逐渐感知情爱。但是,毕竟年龄尚嫌不足,山村风气更不开化,因此一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有意接近喜欢的人,心思只能埋在心头。唯一的表现方式,就是在近断时间以来,打猪草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地在那间茅草房附近多多地逗留,以期有机会看到那个人。
于此,我们可以再次肯定地说,芳,不再是懵懂的少女了,原本单纯得如李花一般洁白无瑕的内心世界,已晕染出一片很温润的绯红的桃花色彩了!
而现在,在茅屋附近转悠着的芳,正心不在焉地打着猪草时,敬适时地出现了!
这小子在赶集的街场上,因偷鸡不成反被追打,气急败坏地奔赶回生产队来了。而那挨了一拳的脸上,微肿的淤青处,还隐隐生疼。
瞧见从山道上匆匆而来的敬,芳,心里顿时涌起潮动,便情不自禁地向他走去。当时,芳见他脸上那块还未消散的淤青,有点吃惊,就很关切地问他怎么了、痛不痛?敬迟疑一下,说,碰撞的;有点痛。芳说,不要紧;我也磕碰过,大人教我用毛巾热敷。。。。。。
这是他们再次的单独对话。芳的话儿亲切动听,既热心又温馨。她的关切暖心暖肠,给予敬莫大的抚慰。与此同时,令他蓦然想起此前那个李花绚烂开放时节的早晨,上学路上的芳,在花荫下走近、又远去的娉娉婷婷身影。
那天,是芳首次走进敬的茅屋。为他生火,为他烧热水,并亲自把热毛巾递到他手中。敬接过热毛巾捂住伤处,心里装满的是激动之情和感激之意。于是,不由得两眼凝视着芳,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看来此时此刻的敬,真心爱上这个可人的女孩儿了。但芳有点难为情,在敬直视的目光中,脸上泛起微微潮红。
我们在前面说过,知青囿于条件环境条件,对于情爱,大都不敢触碰这样的话,但“大都”不是绝对,不是全部,总有一些有勇气的人,对于情爱,乐于接受,敢于追求!敬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那天,他们什么敏感的话儿都没有说过,什么出格的事儿都没有做过。
但是那天,两颗跳动的心,事实上频率共振了。不过当时的他们还没清晰地意识不到这一点,只当成一种互为好感。
从此以后,芳打猪草的时候遇见敬,如果近旁有人,她就含蓄地莞尔一笑;但只要看见敬的门敞开着,仿佛着魔似的,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大胆地走进他的房门。
从此以后,芳进了敬的房门,有时要从家里偷偷带出一些东西给他,如自己做的鞋垫、麦粑、包谷粑,一小块腊肉,甚至偶尔瞒过父亲的眼睛,携带点家里经营的日用品。
五
不想天天栽在田间地头,也耐不住日日烦闷焦躁。大多数星期天,敬还是要到比邻公社的集市上去赶场的。
但这个场日,敬几乎惹出人命来。事发的起因缘于一点小事:他不小心被箩筐拌了一下,碰撞了别人。那个被碰撞的人不是山民,而是家居场街上的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两个火气都大的年轻人,三言两语说不对路,便发生了肢体冲突。那人吃了亏,当即威胁敬,有种别跑!当时,没有知青朋友在场,只身一人。他想身无帮手,斗不过地头蛇,不得不防。遂从小饭馆偷偷带出一把刀子,别在腰带上。事情果如其然,不多时,那人带着两个人前来报复。他们径直走来,气势汹汹,没有开腔,挥拳便打。敬寡不敌众,难以招架。愤怒的他,大脑里除了刀,一片空白——他准备持刀反击了——这个时候,根本没想也想不到将要造成的后果有多么可怕!他在对方的连续击打下,被迫退后一步,便猛然间快速抽刀,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向那人头上劈去——就这么一刀下去,斗殴宣告结束——那人见血了,惨叫一声,弯腰低头,随即蹲下去,紧紧捂住渗血的地方。另外两人也被吓到了,斗志顷刻瓦解,赶忙背上伤者往公社医院急跑。
杀人了!周边的观看打架的人,惊叫着四下散开。
持刀杀人,闯下大祸——人命关天!这下敬的脑子清醒过来,彻底的吓到了,身体哆嗦着,手一抖,刀子滑落。随即拉开双腿,一溜烟地跑了,匆匆向城里逃窜。
再说伤者家属得知情况后,立即到公社报了情况。由于持刀杀人,造成血案,已非普通的打架斗殴,严重地破坏了治安,事情非同小可,必须严肃处理。所以公社火速派人追击。敬在半道上被追逃的民兵截获,并被直接解送到城里的“民兵指挥部”关押,等待处理。在“民兵指挥部”,多亏有与敬的父亲熟识的人,他才免受皮肉之苦。但关押期间,不管伙食,所以,必须由敬的家人每日送饭。
再说受害者的伤情。好在那把刀不很大,又因当时伤者用手背隔挡了一下敬的胳膊,刀锋的力道随之消减,所以刀伤没深入到头骨,幸好就没造成严重后果。这样的头皮创伤,公社医院的医生可以处理。由于伤情不很严重,敬关押了十天后,被教育释放。但医药费必须赔偿。
关于敬持刀砍人被抓一事,也在他的生产队传开了。据此,大家都这样评判敬:这家伙是个敢下狠手的玩命的人!
这件事,芳也听说了。所以背着打猪草的背篼来看敬了!
敬被关了多天的禁闭放出来后,本想在家里休整几天,但因为差点惹出人命来,令父亲怒不可遏。父亲不但严厉的呵斥责骂,还追撵他回生产队,好好劳动,不准再犯事惹祸了。敬理解父亲的心情,没有回言顶撞,所以次日就回生产队了。但他的心情很不好,想到那笔医药费的赔偿问题,心里堵得慌。
其实敬的慌乱是多余的,这笔钱他肯定拿不出来,既然拿不出来,最终赔付问题不了了之。
但这个时候芳的出现,绝不多余。她来得适时——她来了,即使站在敬的面前,也是抚慰。
芳轻轻的抚摸一下他的脸颊,问其事由,他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紧紧抱住芳,好像悬空的的身体,找到了坚实的依托。而芳的柔情蜜意,极大地缓释了他的郁结的内心。这个时刻,他们相亲相拥,耳鬓厮磨,恩恩爱爱地缠绵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幸福的依偎总也觉得短暂,巴不得天长地久。但是芳还要打猪草,而且也生怕他人觉察,所以不能逗留太久。临别,她问明了敬所犯的事后,忧心忡忡地为他担心,并再三叮嘱敬,今后要小心点,不要惹是生非,更不要意气用事。敬点点头。
六
四季轮回,不断的变更。雪白的李花,再次灿然开放。
自然的铁的规律就是如此,春天来了,李树必然花满枝头;人性情感的发展,也具有自已的规律,只要相悦的两情,炽热到一定的烈度,到达沸点了,定然催开热情的情爱花朵。
就是这个美丽的春天,阳光温暖着李花,也温热着彼此的心。两心紧贴在一起跳动,内心的热度渐渐地加温,愈来愈烈,愈来愈炽!处于狂热中的敬和芳,像我们的始祖一般,仿佛置身在伊甸园里,仰望着那株知善恶的树上结出的果子——那智慧的果子,美丽的果子,神奇的果子,是如此强烈的诱惑着他们,并进而不停召唤着他们。不用说,这个时刻,彼此的心中沸腾的血液像剧烈的狂澜,波翻浪涌,直至喷薄迸发,犹如决堤一般,再也控制不住了——于是,在激情的倾泻中,他们不顾一切,忘情地偷食禁果了!
俗语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关于两人不正常来往,暗中流传。直至这些风言风语吹进家人的耳朵了。首先家长认为这虽然是流言蜚语,但还是认为自己的女儿还小,再不加管束,将来怎么嫁人?于是,为了收敛女儿可能日加放野的心,父母必须严加管控,不能让她单独出门——包括上学。从此,芳再没跨进过校门。
自此之后,芳锁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打猪草的任务,主要由妹妹担任;或者有时姐妹俩一道同行,但规定了行动范围。
在这段时间里,双方来往中断,敬与芳没法约会。忍将万千思念,彼此藏在心底。也曾有过三两次,敬路过流经芳的家宅旁边的溪流时,看见她正在清洗衣裳,便停下来,故意咳嗽几声。芳听见了,抬头一看是他,随即一笑,摇摇头——仅此而已。敬很灰心,一边走,一边想,还是算了吧,过去的一切,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没必要在心里纠缠不清。可是想归想,心事却由不得人。每当空虚的时候,情感自然来潮,他还是多么渴望芳适时实地的出现,让温情再次滋润干渴的心田啊!
不知不觉间,又是李树花事繁盛、芬芳吐露的时候了。看到热情开放的李花想起芳,敬不禁春愁黯黯——春梦破碎了,独自神伤!
不过,当敬早就不再抱非分之想的时候,转折却出现了。
事情来得很突然。敬上工回来,刚刚吃过午饭,芳背着打猪草的背篼意外地走进他的茅屋。芳竟然来了!敬一愣,又惊又喜。还没来得及等芳放下背篼,激动的敬便拥着芳的脖子亲吻。
其实这段时间,被锁在家里的芳,也很憋闷,郁郁寡欢。原本时有的色彩斑斓的日子,顿成一片空无的苍白,因此总感生活得没什么意思。困厄中的人,渴望的是自由自在。于是日久思变,违逆反叛家长的意志,渐渐地坚定了出走的决心。
这次芳背篼里装的不是猪草,而是几件自己随身换洗的衣裳。片刻的温存之后,芳就急切地叫敬快走,她决心和敬生死在一起,离开此地——私奔!
私奔?这可不是小事,敬一时还难以决断,稍显犹豫。但再一想,既然芳都如此勇敢而决绝,自己还有什么值得顾虑呢?于是他当即收拾点简单的行装,放进芳带来的背篼里,然后背起背篼,带着芳向着她久已憧憬的城里进发。
这个时节,在热烈的阳光下,那些李树枝繁叶茂,已经挂满青青的李果了。
七
像逃离笼子的鸟儿,自由地飞向蓝天,芳兴奋激动;而敬则想到一些事情,显得忧心忡忡。
因为敬在城里的家是个大家庭,生计全凭父亲在运输社拉牛儿车维持。而他们如此一去,再平添两张没有城镇口粮供应的吃饭的嘴,时间一长,难啊——这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他打算想办法在城里打点零工活干,挣点钱来买点黑市粮,以弥补家庭开销。
在城里那段时间,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活干。但这活儿不是天天都有,而是干一天工发一天的工钱。那么,他干的是什么活呢?城边的砖瓦厂,每隔几天要各烧一窑砖瓦。烧好的砖瓦即将出窑了,但炉窑内的热浪依然滚滚袭人,需要适当冷却,方能进行后续的工作。敬干的活,就是担水为炉窑降温。
这样的活,一个月没有几天,当然挣不了几个钱。由于钱挣得少,心里非常不安。有时想起日日奔波的苍老疲惫的父亲,心里特别难过;又想到自己给家庭增添了格外的负担,沉重的内心更充满了歉意。他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以三个月后,敬便带着芳回生产队去了。算来此时的芳,应该有孕在身了。
敬和芳回生产队这个情况,次日就有人报知芳的家人。女儿小小年纪,更没经明媒正娶,却私自跟男人跑了,这个行为在当时来说,尤其是农村,无疑是一种耻辱,令家人蒙羞,当然使家长很愤怒。但鉴于曾经持刀砍过人的敬,名声在外,不敢贸然上门找其算账,害怕敬蛮横,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再则,既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是没奈何的事情,所以退一步往宽心处想,就当没生这个女儿罢了。
但是,大人不上门,女儿却要登门。因为敬个人名下分的那点口粮,自己都尚嫌不足,又怎么够得上两人糊口呢?所以,隔三岔五,芳就要到娘家拿点粮食或什么东西。毕竟是自已的女儿,终是心疼。所以父亲虽然不理,装作没看见,但也没开腔呵斥;母亲则要心软得多,不但满足女儿的需求,还操心温饱冷暖而询问小家庭的日常状况,特别是后来,看到女儿已微微凸起的肚皮,母亲更是担心有加。
说到担心,担心的事儿,还真就来了!
客观地说,主要因为不安于现状,有些知青才不时的惹是生非,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因此公社着手整顿治安,打算处理几个影响恶劣者,以儆效尤。由于此前,敬参与过数次斗殴,而且,还持刀行凶,所以公社早把他挂上号了。而现在,又有报告说,他曾经拐骗就读的女生外出过一段时间,而且,还在非法同居,可见其性质、其影响,尤为恶劣。鉴于此,领导认为,敬是个刺头,必须严肃从重处理,旧账新账一齐算!
所以敬在劫难逃。
当时,天完全黑下来了,空中升起半个月亮。月色朦胧,如轻纱薄雾。月光下的山野,格外静谧。
但是,对于敬和芳来说,这个夜晚并不平静。
不远处的山道上,突然出现几束从手电筒射出来的雪亮的光柱,惊动狗叫,从而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不多时,有人带着两个身背长枪的民兵前来。为首的人跟敬说,到公社去说点事情。敬见状,一下就明白了,这决不是什么好事。罢了,是祸躲不过!而此时的芳,看这架势,吓得不轻,非常惊恐。为安慰芳,敬轻轻的拥抱了一下芳,说,没事,去去就来!
敬被押走了,独留孤凄的芳。她走出房门,伫立在屋前小小的场坝上,目送着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爱人——溢落的泪滴,在清冷的月光下,如断线的珍珠。
芳抬头望望天,半轮月色,凄清如许。半个月亮啊,终归还要复圆;心爱的人啊,何时与你团圆!
八
在敬被带走的当天晚上,押送到公社的还有其他两名知青。
审讯连夜进行。勒令老实交待。有关打架斗殴、持刀砍人的事,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頼不掉。但是关于奸污女生一事,敬死不承认。你好我好,两情相悦,绝非胁迫强奸;况且,芳已退学,早非学生了。审讯者见得不到最重要最关键的口供,不得不动用肉刑。
敬先被一脚踢倒在地,又被抓起来,然后两人分别控制敬的胳膊,强行把他按跪在酒瓶打碎后的玻璃渣子上。锐利的玻璃渣像无数的铁针扎刺,膝盖顷刻渗出点点血珠。锥心的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敬在拼命的挣扎中,身体向一侧倒下去。而倒下去的身体,又接连挨了用来临时当作刑具的硬头黄竹子几棒。敬疼得在地上翻滚几转后,他们把他架起来,打算再次将其按跪在玻璃渣子上,以便老老实实、坦白地继续交待问题。
继续受这样的刑罚,敬想自已根本熬不过去,所以他屈打成招。违心的说,材料你们随便怎么写,反正我签字。
当然,材料最后上报,还须受害者家属认可签字。而芳的家长,本来就认为是敬诱骗了芳、拐走了芳,因而,一直以来,心中的怨气怒气都还没有消散,所以,在办案人的诱导下,处在醉意中的父亲也在材料上签了自已的名字。
手续一应齐全了,敬被押送到县,判了十年。
敬进了班房,而芳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独守茅屋的芳,眼看肚子越来越大了,心里非常着急,感到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想求助母亲,入住家里。但现在母亲已经把女儿当成嫁出去的人了。按习俗,在家里生娃、坐月子,只有儿媳妇才具这个资格。所以母亲爱莫能助。考虑再三,芳打定主意,再次进城,到敬的家里去,既然孩子是敬他家的骨血,理应把孩子交给敬他家。
于是清早,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芳出发了。前面挺着个大肚皮;后面背着个大背篼——里面放有衣服和三个在行程中当作午饭的包谷粑。此外,还手提一个鸡笼——笼中那个下蛋母鸡,是她和敬亲手喂养的。
这段独自的行程,约五十多里的山道。踽踽而行的她由于身怀大肚,行速不能过快。因此待走完行程,城里已是万家灯火了。疲惫的芳,走了整整一天!
当时敬的父亲要敬的母亲带芳到医院去把胎儿做了,芳也同意。但经检查,医生明确告知,晚了,不能做。于是不久,芳在医院里产下一个女婴。由于敬出事后,芳,焦虑郁闷,心情一直不好,情绪要影响乳汁的分泌,所以她几乎没有多少奶水来喂养孩子。可伶的孩子,基本靠米汤,肥儿粉来活命。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每一次她怀抱襁褓中的婴儿的时候,天生的母爱之情,都油然而生,并对这个缺失父爱的孩子,内心隐隐发疼。不由得想起那个最应该守候在自己和孩子身边的人——亲爱的人啊,我和孩子怎么办?!
凝视着熟睡熟中的孩子,无限感慨。是啊,真的令人难以置信,自己竟然做母亲了!想到“母亲”这个语词,自然想起生养自已的母亲。啊!母亲,母亲!您可安好?我做了母亲,才真切地体会到,我亲爱的母亲曾经给予的温暖!
想到这些,芳的心里非常紊乱。又由于敬不在身边,这个曾经一度熟识的家庭,好像变得陌生了,芳很不习惯,心意沉闷难解难舒;特别是想到敬十年漫长的刑期,她顿觉前路一片灰暗,照这样下去,不知今后的路,是否还走得下去,内心很迷茫,不知所措。她知道仅凭自已,根本无力带养孩子。所以待坐完月子后没多久,在征得敬家人的理解下,芳,留下孩子,只身走了。自此,这个孩子就由敬的母亲带大,直至成人。
我们不必责怪芳。十七岁的女孩儿,即使身高是成人外形了,但内在的心理并未最后完全成熟,还嫌稚嫩,即便称为孩子,也不为过,她依然还是一个需要庇护的人;而敬的归期遥遥,又怎生让她独对做母亲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再说,孩子交与其爷爷奶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芳走了。她没有别的归宿,孤苦无依,只能回归地处大山深处的
那个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庭。她决心痛苦地竭力忘掉自已的母亲身份,回到母亲身边,重作母亲的女儿。
九
回到大山后,在那些孤凄的日子里,愁闷无处排遣,芳,便不时在敬的茅草房旁边的李树下徘徊——“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时光不停地流逝。时序不断地轮回。
李花又开一次,再开一次了,还是那样的芬芳;李果又结一回,再结一回了,还是那样的甘美!
在父母的压力下,芳要嫁人了。婚前,她特意进城看望牙牙学语的孩子——万千怜爱,万千不舍,化作泪水长流!
芳远嫁他乡了。但还在劳改场里服刑的敬对这个情况一无所知。不过,他的厄运也快到头了。自从身陷囹圄,他就没有中断过申诉,又适逢国家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因此一些案件得以重新审理,所以敬案子得以改正,已经服刑三年的他宣告无罪释放。
敬出来后,听说芳已嫁作他人妇,心里那点不适的失落感,自然在所难免。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设身处地想想,决不对芳有所苛求,她已经很不容易了,她有她的难处:因为当时对自己的判决是十年的徒刑,十年太漫长了,苦守苦等十年,无异于也是难以煎熬刑期,对于一个青春女孩来说太残酷了;再说,她必然承受的沉重家庭压力与当时不宽容的社会氛围,也会迫使她不可能苦苦坚持,等待自己。考虑到上述因素,芳的远嫁,完全可以理解;确实,芳应该有自已的生活,况且,她有这个权利。所以,芳远嫁而去,他不但不怪罪,而且还默默地向远方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但,爱是不能忘记的。回忆起自己和芳的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在现:
孤冷的心,因她而热烈跳动。
清冷的茅屋,因她而充满生气。
素洁的李花,因她而不再色彩单调。
。。。。。。
芳,在孤苦伶仃的时候,抚慰过自己、温暖过自己、点亮过自己、给予过自己,从而使自己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活得特别有意义!
芳,在苦寂的时日里,不但曾经跟他带来一段激情四射的生活,还跟他留下了共同生活的活泼泼的纪念——一个可爱的小生命!
想到这些,他知足了,并在念想之情的同时,对芳充满感激之情。
但凡情感,最值得珍视留恋的应当是初恋,而艰辛磨难中产生初恋,尤为珍重!基于此,虽然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敬的心中依然有芳的位置——她,就是自已心里永远的爱人!
以至后来,敬也成家了,但他对妻子的初次感觉,远远不如像恋人芳那样来得敏感,来得鲜活。及至做爱,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芳。
甚至已经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但敬依然如故,时常会想起深山里,那个春来李花盛开、夏秋李果飘香的地方;想起那条深山小道,李花如雪的花荫下,在上学途中,款款走过的清纯女孩;想起自己栖身过的那间茅草房,曾经走进的一个背着背篼打猪草的面含微笑、略有几分羞怯的姑娘。。。。。。
而那首诞生于九十年代,名叫《小芳》的歌,不但道尽了他的心曲,而且,还觉得真是奇巧,因为他的芳也有“芳”这个芳名啊!不必说了,他非常喜欢这支歌。从此,这支歌便成了他的保留曲目。每当想起那段知青人生、想起亲爱的芳的时候,便不时的轻声吟唱: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
——2018年12月21日
��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