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20天早安问候。
心理学有一个“仿同”心理,意思是孩子会把妈妈的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纳为己有,并表现出来。
母亲的情绪,是家庭的晴雨表,塑造孩子的性格。
情绪稳定的妈妈,教出乐观积极的孩子;喜怒无常的妈妈,教出悲观消极的孩子。
一个性格稳定、态度温和的母亲,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复印好情绪,助力孩子成长;复制坏情绪,毁掉孩子人生。
从今天起,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以松弛的态度面对孩子:
1. 就事论事,避免情绪倒灌:
情绪倒灌是指一个人将负面情绪渗透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其表现特征一般会伴随扩大、夸张、转向。
运用到亲子关系中,就比如:孩子只是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却将之前孩子粗心带来的不良情绪在这次表现出来。
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生活中妈妈一定要谨记就事论事的原则,为孩子心理卸重,提醒孩子做错事情不可怕,纠正即可。
2. 经常运动,增加情绪内存:
运动是调节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最佳方式。建议妈妈从小带着孩子去户外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自控力和情绪力。
当孩子集中注意力,用解决问题的耐心代替情绪化的怒气,孩子学习能力自然也会逐渐提升。
3. 保持学习,提升自我认知:
想得太多,读书太少是我们囿于原地的根本。
成长型妈妈,都会针对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多读一些相关书籍,认知提升了,眼界和心胸自然开阔许多。
妈妈的嘴里,包含着孩子的底气;妈妈的嘴里,潜藏着孩子的未来。
别让语言成为伤人的利器,学会正向表达,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 不说十话,牢记原则:
不说比较的话、不说抱怨的话、不说吓唬的话、不说贬低的话、不说扫兴的话、不说冷漠的话、不说侵犯隐私的话、不说过度控制的话、不说人格侮辱的话、不说暗讽挖苦的话。
2. 内容具体,避免唠叨:
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明确指出孩子问题所在,不要说一堆和问题无关的话。
长此以往,孩子能在和妈妈的沟通中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理解孩子,学会共情:
学会换位思考,每当那些伤害孩子的话即将说出口时,提醒自己代入孩子角色,试问自己听到这些话后作何感受?
孩子的情绪需要倾听、重视、包容以及关注。
心理学博士洪兰说过:
“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妈妈焦虑的很大因素,就是对孩子以及另一半有着过高的期望。
孩子成绩一般,妈妈焦虑;老公陪伴太少,妈妈焦虑。
无论孩子有多优秀,妈妈若只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就难以感到快乐。
焦虑的妈妈是孩子沉重的负担,唯有降低期待、卸下焦虑,才能守住养育孩子的初心。
孩子的人生,父母负责一半,孩子负责另一半。
从今天起,学会为自己宽心,降低对身边人和事的期待值:
1. 稳住自己,拒绝焦虑: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妈妈们都要告诉自己不要慌。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找老师商量对策,弥补孩子弱项板块。
对最亲近的人要少发脾气,少说抱怨的话,遇到问题心平气和地沟通,这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只有自己为难自己。
2. 降低期望,拒绝内耗:
养孩子就像抽盲盒,如果抽中了学渣,就多想想孩子的优点,比如会做饭、团结同学、为人正直、身心健康。
一个真正厉害的妈,从不苛责孩子,不消耗孩子的能量。
3. 脚步坚定,拒绝内卷:
很多妈妈看到别的孩子上补习班、特长课,于是被迫走上了鸡娃这条路。
真正的教育,是妈妈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慢下来,做孩子最好的玩伴和导师,陪孩子朝着既定目标坚持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