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农用电不用愁

茶农用电不用愁

作者: 林炳根 | 来源:发表于2024-06-12 15:40 被阅读0次

    茶农用电不用愁

    林炳根

      我是一名地道的安溪人,在茶乡安溪长大,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半个世纪,见证着茶乡电力的奋发图强和时代变迁,感受着茶乡电力给人民带来的福址,我能做的事,就是用笔记录茶乡身边的点滴电力故事。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到蓝田百丈漈秋游,途经村办企业石头桥水电站,那时的安溪小水电方兴未艾,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课文,我们有些兴奋,那时的石头桥水电站是蓝田的标志建筑,大工程,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惊艳,狭急清澈的水流,口径超大,形如大烟囱的泄水管,震耳欲聋的水轮机,依山据险的引水渠,引水渡槽,长桥卧波,清凌凌的水,可能老师有意带我们参观,不然非得往这里走吗?从水渠的边缘走,小脚惊惊颤颤,还要过渡槽,锻炼的是我们的胆量,两边的山色秀丽无比,走这里没错,它就是那个时代的显眼包。

      那时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溪杂花生树,兴建大量水电站,安溪茶叶以强劲的势头蓬勃发展,电远远未能满足茶农的需求,一灯如豆,电红的像“火国”,闽南语即电红的像炭火一点红,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看不了,影像屏散、雪花、缩小,无法那么顺滑地播放,有电视的人家,需备吸电神器,调压器和稳压器,似乎要把别人家的电吸走抢走,是抢电的时代。茶季用电高峰过后,用电需求稍舒。在一个缺电的时代,家里还需备有一盏煤油灯,以防用电高峰,设备超负荷,或其他不可应力而产生的停电,如一场暴雷大雨刮倒电线杆,或一场超强台风的吹拂等,而产生的故障停电、线路检修停电等。路旁,还可看到松杉木的电线杆,外层经碳化处理,黑不溜秋,电流经过木线杆发出滋滋滋的微响,这是小学初中时段的一份记忆。

      九十年代初,安溪兴建当年最大的水电站,即蓝田水电站,目前安溪已建成的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安溪的千岛湖。那时,我刚到长卿镇崇德中学读高中。周末回家,我们特意绕道,往正在兴建的蓝田水库大坝走,大坝正在填土石方,挖掘机、推土机、斗方车忙碌一片,我们期待的高峡出平湖,在我高中毕业时就已实现,新改道的公路从平坦的坝顶驶过,这是一个崭新安溪崛起的大事件,正如当年龙门隧道的通车一样。

      时间来到了两千年,我刚工作不久,安溪茶叶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茶农家家户户炒茶忙,用电高峰期,电还是不够用,茶农为电发愁。然自力更生,爱拼敢赢,靠自已骨头长肉的安溪茶农,茶季到来,为了不误农时,解决用电高峰电力不足问题,茶农自置柴油机发电,用于茶叶生产加工。我所在的乡村小学,配置了电脑,摩托车寻常见,小车飞入百姓家,逐渐散点开花,直至蔚成一片,安溪电力换档升级加速冲刺中。

      现在,工作二十余年,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早已离开了农村那个家,也不在从事茶叶生产,老屋屋檐下的两个电表箱,两相和三相电表,闪闪烁烁,幽幽的发出盈光,还是让我感到亲切,每当微信转账缴电费时,还是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那一片片茶园。而城市的璀璨灯火,光明一片,成了我眼皮底下的事,只要登高瞩望,看到安溪的万家灯火,看到大龙湖两畔的霓虹闪烁,我们发现安溪变大了,变亮了。不经意间,才发现那形如蛛网的电线,不知不觉入地了,或者铝芯电线外围早已包裹着厚厚的防护层,一层线皮。家用电器逐渐普及,茶叶加工向全面机械化发展,惟有依靠充足的电力作支撑。安溪的电力,已然大大满足安溪人的生活需要,安溪电网更加紧密地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此时,走到某村口,发现不少人家屋顶上安装着光伏电板,就如我家门口那新开的环村路路旁的电线杆上,灯管底下,都有一小方,方方正正的光伏板,低碳环保,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成了我们的新观念。路旁新安装的汽车充电桩,茶庄园的高科技设备,处处离不开电。到安溪的一些乡镇走,矗立云顶上的大风车,张开巨大的翅膀,扇叶正在转动,电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安溪的千家万户。安溪的电力人,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与时代同行,甚至赶超着时代,书写着安溪电力的发展故事。

      前不久,和朋友到白濑采风。泉洲大白濑水电站蓄水发电指日可待。逐日长高的大坝,巍巍壮观,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高度将重新被书写,载入安溪的电力发展史册。届时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光明工程,电力携文旅经济发展,正向我们走来。就像年初,安溪电力做了一个访谈,采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月德,他由衷地发出了感叹,茶农用电不用愁。这正是安溪电力人的声音,安溪电力竭诚为茶农保驾护航,安溪电力人无时无刻守护着茶乡温馨光明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农用电不用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qn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