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作者: 春光里的小米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18:57 被阅读29次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一、认识

吴均(469——520),字叔庠,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偏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梁武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

二、熟记

水皆缥碧

互相轩邈

鸢飞戾

窥谷忘反

天下独绝

三、翻译句子的意思: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赏析文章内容:

1、请你用“富春江的——真美,美在——”的句式,展开你的想象,描绘富春江美丽的景点。

例如:富春江的天空真美,美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风,云烟也都消散了,天空蓝的好像刚刚洗过一样,让人禁不住想要深呼吸,抛去烦恼,拥抱大自然。

2、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请思考文章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与《三峡》相比,你认为两篇文章有哪些异同点?

五、赏学生小作:

《杭州游记》作者张友泽

暑假已至,一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宜出行。吾随父母前往苏杭,观赏游玩。沿路多有美景。幽泉怪石,处两路旁。朝发章丘,暮到杭州,其间千余里,虽乘奔御风,不以车疾也。

夜游西湖,登雷峰塔,望杭州夜景,仿佛置身于银河之中,意欲高歌一曲,怎奈风至。望远处雷鸣电闪,心有无限感慨,近观雷峰塔,但见铜柱披金,光亮洁新。再看西湖,银波层层,连绵不绝,观杭州夜景,实乃享受也,时年辛丑八月。

《西湖游记》作者王孜涵

小径幽静,柳荫共鸣,柳则随风远去,荫则随柳忘反,我欲乘风,随柳远去,柳却无心,来回飘兮。我心孤寂,不知有何依,无可奈何花落去,却负这河山之景。

心随目去,至湖中央,鱼鳞波光,泠泠作响。水鸭白鹭,来回飘荡,鸭则水中翻,鹭则飘至山头,吾乃会心一笑,与鸭鹭共享湖光山色。

相关文章

  •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一、认识 吴均(469——520),字叔庠,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偏寒,好学,有俊...

  •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

  •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字数用时 《与朱元思书》朗读;多...

  • 【新教育 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提升(二)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县直中学 尚义娜 结束《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的教学后,自己经过反思并做...

  • 初三上册期中文言文

    一、(2012年海南省中考)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面问题。(12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 《与朱元思书》试讲稿

    《与朱元思书》试讲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三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 与朱元思书

    吴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与朱元思书

    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

  •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既是骈文,用学《答谢中书书》时所教方法再读课文,巩固朗读方法,读出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美,“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朱元思书教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yl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