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一书,产生了几个思考,分享给你。
1、学到一项,实践一项
书中自序部分提到,作者在自我探索遇到瓶颈时,偶然读到了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对于学习和实践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和见解,他觉得学习不能一味地贪多,而是应该学到一项内容后,经过实践锻炼,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后再开始学习下一项。
「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美国之梦:富兰克林的故事》)
作者学到这个方法后,把自己的每天日记改成了每日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慢慢变成了属于自己的晨修,进而打开了自己探索知识管理领域的大门。
这个方法对我也很有启发。
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行动力,脑子里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计划和念头,但是经常产生之后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从来不去认真执行。
因此,虽然有了很多想法,但是都没有付出过实践,也不知道这个想法到底行不行,到底能不能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我能把自己的行动力提升上去,对待读书、写作和自媒体领域,很多方法技巧,自己确实可以很好的得到锻炼。
如何做?
就像富兰克林似的,首先要破除执念,不要觉得一味贪多求快就是好的。
如果一件事做不好,一个习惯养不好,一本书读不好,一篇文章写不好,就匆匆做下一项工作,那么做过的这件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自己是不清楚的。
最终只会疲于奔命、疲于应付,对于积累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并没有太大帮助。
与其读很多书,去讨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倒不如踏下心来,扎扎实实读好一本书。
努力做好一件事,想到一个点子,不管怎样,先做出来,看看效果,再决定下一件事。
如果坚持这样做下来,不管是对自己的技能还是对于微习惯的培养,甚至是对事物的认知,都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飞跃,而不至于天天焦虑迷茫。
2、学习要提升认知深度
所谓的认知深度就是认知效率,如何提高呢?
思考一个问题的本质,找到第一性原理,就是作者说的临界知识。
一本书中,其实核心论点并不多,核心内容也不多,大概占20%左右。
读书的目的就是用80%的精力,搞懂这20%的内容即可。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这20%的内容呢?
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临界知识上。
关于如何寻找这20%的核心知识,在另外一本书上,有过一段论述,需要找出来进行研读。
3、更多关注各学科的底层原理
看问题,学习知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必须要深入到知识的内部,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多去接触学习各个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哪些内容往往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当遇到一个棘手问题时,一定要反过头来思考,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只有找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才能知道接下来如何去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