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035 | 需求第二定律(3/3)
薛教授的课程,最赞的地方就是循序渐进的、一点点把一些重要且稍微复杂的理论说明清楚,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帮助我们更好的消化。
今天这篇是需求第二定律的最后一篇,在前面两篇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中来分辨,税赋的分摊,是卖家分摊的多、还是卖家分摊多?。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
先上结论,今天这是需求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关于税负的分摊,通常是由供需双方共同承担的,至于承担的多少,取决于供需双方之间的相对弹性,而与法律或者风俗的规定没有关系。
-
政府收税的结果是,消费者要多付一笔钱,而供应者要少赚一笔钱,他们的和就是政府的税收。如下图,没有税收的情况下,供需平衡点在N(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和供应者所得都是p0,销售量或者说需求量为Q0);有税收的情况下,消费者多付出一笔钱变为pd,供应者所得变少为ps,最终销售量或需求量为Q1。图中A和B的矩阵总面积就是政府收入之和。
- 供需双方谁承担的税负大呢?看下两个图,明显可以看出来,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哪一个曲线更陡峭,哪一方承担的税负就大。所以,首先税负是双方共同承担的,其次谁承担的税负多,取决于双方的相对弹性,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付的多一点。
- 法律无效定律,指的是不管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最终供需双方哪一方承担更多的税负,取决于双方的相对弹性,而不是法律规定。这是由于第二需求定律所体现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会去寻找替代品的。
A1.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
通过增收房产税来降低房价,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来降低房价,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是无法实现的。北上广的供应量这么少,需求曲线相对来说陡峭很多,最终所有的税负都将会由买房者来承担(比如上海卖房就只看到手价,所有过程税都由买家承担),增加交易成本(贷款利率等)、增加房产税,只会让房价攀升。
-
从经济学延伸开来说,婚姻、爱情、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的琐事,好像都能拿来这样解释。谁更需要谁?谁更有话语权?谁更有实力?决定了最终所付出的成本不同、价格不同。网友说的很好的,领导和下属吃饭,谁付钱?我一般都是领导付钱[捂脸]。爱情关系中呢,人际关系中呢,能提供价值的一方才有话语权,能相互提供价值才有平等的沟通。什么叫无谓的社交,就是双方完全不对等,无论什么样的事情,你的弹性太低,你的付出就会无限大,而所得却不确定。
A2. 以后我怎么应用
-
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交易,避免被税负抢劫。罗伯特清奇有一本书叫《富爸爸,不公平的优势》,可以再读一次。做自己能发挥优势、发挥价值的事情,自己占优势的事情。
-
在房屋出租中,找到需要的人,需要自己的这种房屋的人群,而不是什么人都来。赶鸭子上架的、我去找上门的生意,总是不好做的,别人找上门来的,就相对好一些了。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做业务的时候,官网的客户转化率远远高出从外面获取的客户。
-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要增加自己的实力,降低对别人的依赖性
课后思考题
能否再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税负分摊的规律?
国家要求提升个人养老社保的额度,最终体现到我们每个月的工资中,而这其中有一半是公司支付的,这样的成本(税负)是怎么分摊的呢?
首先,公司会依法分摊到我们在职的每个人头上,这样经营成本就上升了,于是在加薪、其他福利以及招聘等方面就开始降低标准,对于弹性低、更需要这份工作的人而言(可能是在职的、可能是新入职的),就默默接受了。而弹性高的,可能能够找到更高工作的员工,就可以跳槽走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