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失去了小狗;有的人得了疾病;有的人被上司批评,这都会让人悲伤。那所有的悲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大家注意,悲伤的共同点是缺失。就是你一定是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失去了小狗、失去了上司对你的信任、失去了一个钱包、失去了自己的意义,这都是失去。这里边包括失去了人、物、地位、目标、价值,这些东西的失去都会给我们造成悲伤的情绪。
悲伤有好处,就是教我们避开类似的触发情境。假如你内心当中没有悲伤,就像原始人,他们的孩子生下来,有时候会留不住,婴幼儿死亡率很高。如果你毫不悲伤,你就不懂得去规避这件事。所以,悲伤会让你避开这样的事。其次,悲伤使你停止行动,反思自身的过错。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演到最后,里面的大反派要想有一个情绪上的反转,或者主角有一个情绪上的反转,一定是哭了、释放了。一旦他情绪上有了这么一个悲伤的感受,他就能够反思自身的过错。然后悲伤会吸引他人的注意,引发同情心。你不想跟别人求救,但是你的眼泪骗不过自己,一旦你哭了,被大家看到了,大家自然就会伸出援手。这也是社会性动物生存的一种方法。悲伤还会暂时保护你不受他人的攻击。最后,悲伤使你对他人的伤痛产生同情或者同理心。如果一个人自己毫不悲伤,他看到别人出现状况,他会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理解,你就是没有能力。”如果没有悲伤情绪,我们的同理心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会出现问题。
那么如何处理悲伤呢?首先能做的事,是接受悲伤的事实。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得接受这件事。像中国人就特别会安慰这些事:“这都是因果,这都是因缘,因缘到这儿了,就这样了,这上辈子欠的……”你想到这样的话,你就觉得好一点儿了,因为它让你接受了。
接下来,谨慎地表达悲伤。祥林嫂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就是因为祥林嫂无节制地表达悲伤。她一开始跟鲁镇的其他人倾诉,说一两次没关系,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大家还觉得能够理解。但是发现她每见到一个人就说:“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冬天里……”见到人就开始讲这些,大家就受不了了。而且这种不断地倾诉,也会使得她根本走不出来,因为她每天都在不断地反刍,每天都在不断地回想那件悲伤的事,让失去阿毛这件事情在她身上重复发生了千百次。所以,谨慎地表达你的悲伤。
然后,持续保持行动力。你得做事,要想办法努力走出来。好多人在产生了这种悲伤和失去的感受以后,他会不愿意快乐,因为快乐会让他自责。他会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觉得“他都不在了,我为什么要快乐”。但是如果你不去尝试着重新快乐,那你很有可能就难以走出来。所以,你要去重新回到球场上,重新去看电影,重新去体会过去曾经喜欢的活动或者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