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每天第一次打开手机上的学习强国,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说耳熟能详。只要不是文盲半文盲,对这句话,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夸张吗?我看一点都不夸张,只要你真正学进去了。但我们普通人,道理知道归知道了,但知道的道理,又能有多少去实践了呢?仅仅学了,知道了真知灼见,而不去“习之”,那我们只是成为了知道的容器而已。
让我特别感到疑惑的是,正统的教育,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解释,竟然都是“学了知识,并时常去温习它,这不是件快乐的事吗?”就是我们常说的复习,复习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吗?我看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正因于此,对《论语》中经典中的经典语句,便很难让人入脑入心了。由此可见,后人对经典的解释,有多么重要。
如果对《论语》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学校阶段,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便如此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了新知识,并时常去温习它,这真是件快乐的事啊!”仅仅像唱歌一样,随口可以说并解释出来,《论语》开篇这句经典。至于按它上面说的,真的这样去做,自己是否感到快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两年,自己通过听樊登讲书,图书馆借阅相关《论语》方面的书看,知道了对这句话,原来还有另外的解释。“学习了新知识,知道了道理,并及时去实践它,通过实践,感受到理论指导人生实践,让自己有了真实的收获,那真是件快乐的事啊!”这样解释,便让人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去指导人生实践吗?
我们亲身的经历,对”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这个道理深有同感,如果我们只是进一步去了解,音乐是怎么陶冶情操的,那样能获得快乐呢?还是学一门乐器,如自己正在学葫芦丝,从自己学习吹奏的过程中,并不断有所提高,这样能让自己快乐啊。当然是后者。这便是学而时习之的,不亦乐乎的真谛。我们都知道,游泳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如果仅仅知道,或进一步去了解游泳怎么好,而不去亲自实践,到水里去学会游泳,你怎么能找到那种从实践中,去掌握一种锻炼技能,它给你带来的真正快乐呢?还有写日记,我想,只要有所精神追求的人,都会觉得,坚持写日记,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愉悦方式,但我们仅仅停留在知道,或再进一步的知道,它怎么好,而不去实践它,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我们又怎么能从中收获”不亦乐乎“呢?我们都知道,勤学还需好问,才能事半功倍,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向人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了呢?人生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鲜活例子。这样解释《论语》的这句话,我觉得它才配是儒家的经典。
在如今信息泛滥的时代,只要我们想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捷,学习不成问题,只要你想,可”时习之”却变得越来越难,或者说绝大部分普通人,对自己知道的道理,不容易做到去“时习之”。扪心自问,自己也是如此。读了那么多书,知道了那么多有益的道理,但细思一番,又有多少自己真正去“时习之”了呢?有位哲人说过:除了幸福,我们别无所求。我认为,幸福不就是人生中时常有”不亦乐乎“的感觉吗?而想时常找到”不亦乐乎“的感觉,你就该去”学而时习之“,而如今,学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学校学,书本自学,网上学,培训班学,甚至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学,只要你愿意学,学习的途径无所不在,而真正考验你的,便是”时习之”了。只有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会不失时机地去把学到的东西“时习之”,为此,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为了幸福人生,为了那诱人的“不亦乐乎”,我们该认真去“学而时习之”了。
今天你“学而时习之”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