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下楼做核酸,队伍排得像一条长龙。当我刚在队伍的后头站好,一位手拄木杖的老人走来,站在了我后面。我有点犹豫是不是要把老人让到前面,使他少排会队。但见老人走过来时,虽手拄木杖,但脚步稳健,无老态龙钟之样,目测年纪七十多岁,便也没把心中的想法说出口,耐心地往前挪移着。
很快,老人的后面也接起了长龙。或许等待太过无聊,老人主动和他后面的高个子中年男人聊起了天,“现在的年轻人没吃过苦,净过好日子了。”他说,“不像我经历过两次大灾荒,受过很多苦。第一次是一九四二年,人饿得都把树皮扒下来吃了,槐树叶、柳叶、榆树叶,更是被人们摘得一干二净,你看现在满地都是落叶。”说着,他用手指了指满地被风吹落的叶子。此时,我想也许只有以叶子为食过的人,看到这落叶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吧,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它们就只是叶子。
中年男子笑了笑,问他:“您老多大年纪了?”“九十”,他爽利地答道。这使站在前面的我倍感惊讶,不禁又扭头看了老人一眼,哪里像九十岁的人啊,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话语流畅,思维敏捷。比一般七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都要健康。我顿时心生佩服,又有点惭愧,我该把九十岁的老人让到前面,再看已到扫码处,也就又打消了念头。
“那时候别说家家户户没有粮食,就是有点粮食也不敢拿出来,不得不埋在土里藏起来。不然,不是被小鬼子抢走,就是被老杂抢走。”老人继续说道。我知道他说的老杂,是指盗贼。“现在的人日子可真好!不缺吃不缺穿,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老人一个劲地发着感叹。后面的中年男人也附和着:“是啊,国家的政策好!从改革开放起,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了,用不着吃苦了。”
“我还是在这里住不惯,我愿意待在老家。只是,你看现在封控这么严出不去,呵呵!”老人表示无奈地笑了笑,我也明白了他肯定是被儿女拉来过冬的。小区里供暖,比乡下要暖和得多,儿女孝顺,想要他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但老人明显住不惯,还是愿意回自己的家。
扫码处和采集核酸处相距至少二十米左右,我想老人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会感到很累,但听他说话一直都很爽朗,丝毫听不出疲累,一根木杖戳地时也“嘟嘟”的响而有力。有一会儿,他或许无聊,也或许无意,竟然跨步走在了我的一侧。
核酸采集结束后,我很快离开了,但这一天里我的大脑时不时就会想起这位老人。我很想知道他这过去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经历过什么;我想知道他有怎样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九十岁的高龄时,仍然身体健硕;我想知道他心里都存着什么样的好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