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不知道哪里来的思绪,竟然盘点了自己大学毕业以来的着装。
我属于非常晚的开启着装智慧的那种。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一直在迷失。迷失,来源于我对服装的错误概念,着重点没有在“色形质”三点的色与形,而是只重质与品牌。换句话说,我付了很多钱,买回来色与形不符合我的服装。
就从金额比较大的衣服开始聊。
那时候有的单位,特别有国企背景的单位,有“置装费”这个栏目。我有幸在几个福利比较好的单位工作,所以几次有这样的福利,领导带着买衣服,或者衣服买好了来报销。
1、驼色长大衣。先生陪着我买的。衣服很漂亮、大气,穿上很显身材,人人夸。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衣服很重,而且袖子很紧,穿上就是受刑。没有穿几次,后来送走了。
2、苹果绿大衣。浅色的大衣不适合我,我买了这件大衣后,怎么穿也穿不出感觉,人好像穿没了,后来被我送走了。
曾经有一件橙红色的羽绒服大棉袄,穿上很暖和,买的时候,因为冻得感冒了,就想买一件保暖的大衣,于是买了它。暖色的衣服不适合我。我穿上以后,没有气质,只有乡气,最后送回老家,好像后来把里面的羽绒扒出来做其他羽绒服了。
也曾经买过格纹的大衣。格纹的形状非常明显,不适合圆脸的我。
.......
最后总结了一下,当时真是没有服装智慧,付出了不少代价。学习就是节省,真正如此。一件大衣几千元,买错买对,心情也不同。
下次有时间,再盘点下买得对的衣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