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的休闲娱乐方式多是聊微信、刷微博,虽然无聊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莫名的坚持刷,自己都觉得自己越活越无知。微信、微博这些东西每天花了我大量的时间,而我的知识储备或者见闻并没有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智障俗套。幡然醒悟,我应该做些改变,不能再这样下去,我要丰富自己。
除了看书,我找到啦另一种方式来丰富自己。听广播~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等平台都是不错的。而且内容也挺丰富,人文历史、IT科技、商业财经、段子、情感鸡汤等应有尽有。个人比较关注知识类的。有利于增长自己见闻的。不说把自己变得更有深度,至少要有一点的宽度。深度这东西个人感觉没有一定的生活历练、岁月沉淀还真不易有。庆幸自己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共享经济可以让我用最小的成本了解我感兴趣的东西。我现在是一起床就打开广播,一边听着新华社的今日消息一边洗漱。可能听到的消息与我无关,但我不想再听到谁对我说类似你都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嘛这种评价,不想别人给我说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我一脸懵逼望着对方,不想思考的界限范围太狭窄表面。
来来回回也听了好几个类型的广播,简单说说我的感触吧,不,应该是体验,现在的广播有些也收费,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产品,只是没有我们传统的载体。人文历史类的,大多都讲得是野史,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建议还是要听大IP的,有些人让我觉得他纯粹在瞎扯淡(也可能是我受到的教育太固化了),情感类的比如怎么说话怎么提高情商这类的,(人文历史类给我的经验使得我都听大流量的,数据说话嘛~)如果我还在上大学或者刚毕业,可能很喜欢这类分享,每天喝鸡汤养得白白胖胖的,但是现实社交中,真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它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让人积极乐观。谁知道呢,反正不能立竿见影。IT科技的类,多是现在创业的人,讲得主要是怎么运用科技及大数据创造自己的产品及自己的奋斗史,他们给我的感觉太像产品推销的了,基本都没怎么听进去,没学习到啥(汗颜啊~)。其次我听得最多的应该是泛经济类的,比如冬吴同学会、吴晓波频道等,干货满满。我不知道广播平台是怎么归类的哈,冬吴给我的感觉更偏向哲学、育儿。说他们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真不假,敬佩他们见多识广的时候,更喜欢他们交流的氛围及灵活性。增长谈资的同时,他们的言论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我曾质疑自己这种行为是否也是无知盲目,是否只是把刷微博的战地换成了电台,静静的思考了一下,不是。
首先,我听广播的时间都是零星的平时很容易浪费掉的去上下班的时间。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的时间大概在2个小时左右,(现在想想这两个小时太浪费了)用眼睛看手机太危险,用耳朵听更方便省事,再一个密闭的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也更容易融入其中、思考。其次,广播的内容不说言之有理至少言之有物,传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是三观正,基本都是正能量的东西。对比微博热搜的今天XX出轨,明天老公家暴等阅后即忘的内容,好太多。
听广播,我接触的一种新的丰富自己的途径,我觉得有用,我会坚持下来,也希望大家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频道、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