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48)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48)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21-08-15 19:52 被阅读0次

卷四:交友之道(1)

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曾国潘说,他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稍有见识,也是从悟境中得来的,偶尔用功,也不过是兴趣而已,就好比没有开锅的汤,用慢火温着,会愈煮不熟。

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好几口井而都不出水,不若看中一口,力求挖出水来,如此可用之不竭。

读书,只是为了两件事:一是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以无愧于此生;二是,修习学业的事情,操守学习记忆育读词章的方法,以图自卫其身。

增进道德的事,一时难以说清,至于修业以自强自立,曾国潘说,他认为,要想自强自立,最重要的是莫过于求生存了。

农民、工人、商人,都是以劳力而求生存的人;士,则是以“劳心”来求生存的。因此,人或者在朝廷做官,或者在乡间教书,或者是管理民众的小吏,或者是出谋划策的幕僚,不管是劳力还是劳心,都是兢兢业业于他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问心无愧地生活。

科举功名,是做官的阶梯,这也需要兢兢业业的精神,将来才不至于尸位素餐,而后实至名归,获得功名,这才问心无愧。

曾国潘说,他还没有见过学业果然高明,可总是不能生存的。农民如果真是花力气种田,虽是饥荒年月也会有收获;商人如果真有奇货可居,虽是行情不利也会买卖兴隆;士人如果真能精通其学业,谁见过终身不得科举功名的。

想精通学业,也没有别的办法,也就是要专心致志而已。

俗话说,艺多不养身,就是说,做学问不专心一意。

曾国潘说,他挖了许多年井,却喝不到水,就是因为有不专心一意的毛病。

凡是专攻一门的人,必有心得,也必能提出问题。

(未完)

相关文章

  •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48)

    卷四:交友之道(1) 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曾国潘说,他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

  • 《曾国潘家书》

    书名:《曾国潘家书》 曾国潘一个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顶礼膜拜,尊为“圣哲”的传奇人物;一个从谭嗣...

  • 2020-06-16

    读《曾国潘》的收获 《曾国潘》迄今为止是我看的最长的一篇历史小说。唐浩明通过对曾国潘的家书、日记、历史事件发生、手...

  • 读《曾国潘家书》

    那本陈旧发黄的书 透过薄得被遗忘在时光里的纸 我看到他的日子,慢如定格 好像一个巷子里的老墙泛起青苔 石板凳上的午...

  • 读《曾国潘家书》

    有幸女儿的引领 打开曾国潘家书 书成了我的心声 尊长辈字字千金 教弟兄句句在理 育儿女常常提醒 读书写诗作文章 勤...

  • 曾国潘的家书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 著 张雪健 译 三秦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一是修进德行,讲究诚意、正心、修身、齐...

  • 《曾国潘家书》摘录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

  •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50)

    卷五:用人之道(一) 读书不求强记,这也是养身之道。凡是想要强记的,还有好名的想法横在心中,就更记不住。 如果完全...

  •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51)

    卷五:用人之道(二) 曾国潘说,他生平之失在志大才疏,有实心而少实力,总是百无一成。回忆历年在外办事,错处很多,反...

  •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49)

    卷四:交友之道(二) 曾国潘说,他待下人虽不刻薄,但看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无话可说,故下人也不尽忠。以后,应当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gl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