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首诗的故事1

一首诗的故事1

作者: 风丢了想寻找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6:06 被阅读0次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写情》 李益(唐)

    珍簟(diàn):珍贵竹席

    蒋防《霍小玉传》中写道:

    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歌舞姬,因外貌秀美、歌舞动人而被霍王爷收为妾。不料,在郑净持身怀六甲的时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郑净持安享霍王爷恩爱的美梦。

    郑净持带着霍小玉流落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在霍小玉十六岁时,禀受母亲的资质,通诗文、善歌舞,为了维持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歌舞妓待客。霍小玉才貌俱佳,在当时颇有声誉。

    在京城里,有一个以诗文著称的人--李益。他祖籍陇西,游遍那里的汉唐古战场,写下了许多感怀战争的诗篇。霍小玉也是因战乱而经受离丧之苦的人,对李益的诗篇分外感动。后经他人的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他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交谈了几句话后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谈论诗文,竟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霍母也很欣赏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终身有靠。

    于是他们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过了大约快一年的时间,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家乡东都洛阳探亲,然后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李益临行之时,霍小玉忧心忡忡,想他官高位显之后,定会变心,而李益却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二人挥泪而别。

    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风光一番之后,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益不得已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娶一个歌妓入门,李益是有些害怕父母的,但自己却无可奈何,“遂就礼谢,便有近期。"在当时的时代,婚恋观念和门第观念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门当户对等封建观念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爱情观。迫于封建礼教,他不敢违拗,小玉也为此饮恨而死。从此,李益“伤情感物,郁郁不乐”。此诗也许与此事有关。

    ——来自百度百科

    初次见诗词,颇为感慨字词中的失落感。对于《霍小玉传》中写的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有待考据。

    李益的边塞诗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安边定远的豪情壮志,赞扬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广大战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朝廷守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同时要看到的是,由于中唐时的边塞形势变化的客观原因,他的诗尽管不乏壮词,却偏于感伤,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李益不仅善于向历代诗人学习,并且虚心从民歌中汲取养料。他把典雅的书面语言与通俗的民间口语熔为一炉,精心锤炼,达到清新自然、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程度,引得当时人们传唱。

    他这个人十九岁就进士及第,但仕途却并不爽,因为他的自傲得罪人。有谏官向皇帝告他,让他的升迁往往受阻。也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有史料记载,李益多疑善妒,严苛到甚至不许妻妾与帮闲坊众接触,因此世人都戏称那些善妒者是患上“李益疾”。

    霍小玉是否真的历史上存在不得而知,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女性应该存在的,这样的悲剧也是有很多的,封建礼教害人,爱情中精神和经济独立确实也重要,霍小玉从事的行业在一定年纪后就难以维持生计,那个时代受生产力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给予女性的空间太小了。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为何诗词书画都是千载难逢的情圣,在现实里确是不堪一击的烂人。"美好的爱情少,毕竟不是一个人过日子,这也显得它珍贵难得,好的人更要加倍珍惜。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一首诗的故事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首诗的故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i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