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带着问题,到书中找答案!
阅读书籍:英国德里克·罗杰(Derek Roger)的《工作不焦虑》
阅读时间:15分钟
理解焦虑,有些人可能会从焦虑的定义入手,但是这本书并没有,而是将焦虑和压力进行对比。作者认为焦虑=压力+纠结。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有压力,所以我焦虑。为什么中间多出来一个纠结呢?
要理解焦虑,从作者提供的等式来看,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焦虑≠压力。
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说到焦虑使用的是stress。本书的译者也非常贴心,在章节旁标注stress和pressure的区别,stress译作“焦虑”,pressure译作“压力”。
我查找了柯林斯词典,查看单词的英英释义,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词义。柯林斯词典是这么解释的:
- If you feel under stress, you feel worried and tense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
- If you are experiencing pressure, you feel that you must do a lot of tasks or make a lot of decisions in very little time, or that people expect a lot from you.
从这两句定义就可以看出来区别。先说说压力。压力来源于什么?比如,来源于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说,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事物给予我们的一种感受。比如上文的例句,如果你感受到压力,那么一定是你觉得自己有一些事情必须要做,这些事情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决定,还可以是人们对你的期望。又比如,我给自己立了一个日更的Flag,所以我对写作很有压力。
有句老生常谈的话,“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压力并不会常常给人焦虑的感受,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动力。
那么焦虑是什么呢?从前文的例句可以看出来,焦虑是主观存在的,是我们从客观事物中外加给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焦虑的确与压力相关,焦虑来源于压力,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会让你感受到不安,词典例句用了两个词——worried and tense,即担忧和紧张。焦虑较之压力,多了担忧和紧张,即纠结。
理解何为焦虑,为何要与压力做对比,就源于此。焦虑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它恰恰是我们接受了外在压力之后反馈于自身,从心里发出的一种纠结的主观感受。也许我们会担忧,也许我们会紧张,也许我们会极度不耐烦。正如我开始日更,本来写作就是一种压力、动力,但我会担忧,纠结自己能不能坚持日更,此时,就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很多人都坐过动车,在赶动车时都遇到过时间紧张的状况吧。有时候明明提前出门,但是路上偏偏堵车,或者临时有事情耽搁了一下以至于晚出门,这些状况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压力。在赶动车的路上,遇到这些状况,你会不会担忧赶不上动车,会不会抱怨临时的那个事情或是交通拥堵,会不会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更长的时间出门?此时你心中的感受便可以称为焦虑。事情已然发生,你再这么抱怨,再怎么懊恼也于事无补,根本无法让时间倒退,根本无法让这些状况恢复到没有发生的时候。
为什么《工作不焦虑》这本书要先谈何为焦虑?作者正是要将焦虑的本质剖析开来,让我们认清,焦虑,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纠结感受,是主观感受。我们要解决焦虑,就要了解焦虑的本质,从本质上去寻求解决办法。因为焦虑的来源——压力,是一种客观的状况,已然发生,已经无法挽回。焦虑=压力+纠结。因此,要解决焦虑,只能从“纠结”入手。
今日分享到此,下一篇文章,我们继续谈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