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记得母亲在农历九十月间,就准备好了元宵煮油角油蛋蛋的谷面。
煮油角的外皮,是我们这儿褐土地上,长得像猫尾巴似的一种粟子。土话称这种粟子面叫软谷(抚面)。软谷好像是元宵节的专用物,平日里人们也很少问津。
早先的软谷面,得来不易,母亲把粟子匀上碾盘,两个人轮换,推着碗口粗的碾杆。
碾盘上得食物,费时费力的工作。逢着礼拜天,闹腾贪玩的小孩,开始觉得推碾杆好玩,转个十来圈,腿脚乏劲上来,失却兴味和耐性,索性打了撂仗。
"你们哪个想吃糖?谷碾好了,箱柜里好像还压(丢)着几颗!"母亲齐耳的剪发上,托着土布掐了两道蓝丝的干净头帕,不停用高粱笤帚圆扫溢到石碾边的谷子,也会翻动那些瓷实的地方,让各方受力均匀。
经母亲好吃鼓动,那扔开的碾杆重新揽在胸前。有点寒冷的九十于天,在母亲许诺水果糖的鼓动下,在持久推碾的坚持里,我们流着乌马流道的臭汗,母亲则随意用手背,擦拭额眼的汗水,也会锤锤自己僵硬的腰背。
要是能使上别人家,戴着眼罩转碾盘的驴骡,那就省却转石碾的诸多辛苦了。
碾烂的粟子,母亲在箩筐内过过,储存在小缸内。
元宵节的前两日,开始舞弄油角,油蛋蛋。父亲在土灶旁照管灶火,身旁干燥的棉花柴,玉米芯子,都是煮油的好柴火。煮油忌讳火灰乱起,不能对着油锅乱说话!时刻调整灶火势头,大了煮的油角皮发黑,火小了油锅疲了,闷出来的油角也难吃!火要刚刚好,出锅的油角,油蛋蛋,皮黄馅软,谷面喷香,自然可口。
油角用的馅料,多是红枣除去胡核,红豆小豆煮到烂软的程度,几样馅料,经擀面杖平压竖锤,粘腻的咬合在一起。
困难年代,馅料提味的甜品是糖精,随着生活改善提高,白糖替代了糖精。
如今,煮油角油蛋蛋的馅料,品类丰富,核桃黑芝麻,肉类坚果等,挤身其中,由着新时代的人们,发明创造,可劲挥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