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村子里的小学校园里,设立了一个学前班的教室:名字叫《育红班》。
我的两个弟弟在育红班里过起了有纪律,有节奏的学习生活。从此,他俩结束了疯玩的童年时代。
育红班分大班和小班,大弟被分在大班,小弟就在小班学习。
同年小妹也在本村小学就读,晚上放学的时候,小妹、大弟和小弟都能一起回家。
小妹和大弟有作业,小弟所在的小班老师,一般不留作业。
放学后,小妹放下书包先干活:秋天:上山搂草或到田里(生产队已经收完了的)捡地瓜、花生;沟傍撸棉槐种子、山上找蚕茧、卖给药社;抓蚂蚱喂鸡、鸭;春、夏两季:拿个葫芦瓢和小铁铲到各个胡同捡鸡屎,2分钱一斤卖给村里的菜园子。邻居们都在私下议论:俺村的鸡屎都让小妹给捡光了!


大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趴在炕前用石笔写在石板上。小弟总会在旁边羡慕的陪着,偶尔也会拿出石笔在石板上画拉两下。


晚饭后,我们姐仨就会在里屋支起一张小桌子,就着火油灯(也有叫煤油灯的)开始工作和学习。

每逢这个时候,小弟会小心翼翼的依着门框,笑嘻嘻的朝里屋看着,我仨都装着没看见他。
半天没人理会,小弟眨着一双会笑的大眼睛开口了:那都是没看见我在这呢?这时大姐就会装着很惊讶的语气说:啊!你在那里干什么呀?
我也想到里房,小弟回答。我和小妹都偷偷笑着,大姐逗他说:可以,但是你得给我们讲故事。
小弟的这个故事我们重复了好多年:内容是(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张三;一个叫红鼻子尖)。
他用我们要求的方言讲成这样:穷前有两个音:一个giao giang嗨儿,一个giao红鼻吉gian儿。永远是这些,没有下文。
我们围在桌前学习,他安静地坐在我们旁边翻看小人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