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风行,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一群文人相逢宴饮,时常有歌姬作陪,她们或弹奏乐器,或长袖善舞,在这种情况下,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情歌。于是,宋词普遍出现了情感的分合离聚,往往是一句话、一杯酒就勾起了对人生、对世界、对生活的充实或虚无。
宋代虽然较之前朝,在社会开放程度上有所提升,有了宵禁,有了商业繁荣,但毕竟男尊女卑的传统是客观存在的,加上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为此桑妮《#至美宋词#》并不致力于搜罗所有的宋词作品,而是根据自我喜好,更多地选录了名家名作,辅以其独特而清晰的解读与思考,让读者萌发“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憧憬。
宋词的创作,多了些红袖添香的缠绵,少了长河落日的雄壮。在爱与恨的交织下,在生与死的觉悟中,桑妮以《#至美宋词#》告诉我们,那一声声叹息沉淀着尘封的岁月,那一处处的月明弹奏着生命的乐章。宋人以绮丽的风韵、深遂的内涵、优雅的品位勾勒了人人心中皆有、笔下皆无的意蕴与审美,形成了刻骨铭记的心灵记忆。
众所周知,宋词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前者如苏轼,在“大江东去浪淘尽”、“此事古难全”、“竹杖芒鞋轻胜马”中走入了达观的境界,后者则如李清照,于“昨夜雨疏风骤”“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尽了人生的无奈。《#至美宋词#》虽然摘录的名篇名句不多,但对于这两种风格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启迪读者从不断流动的人生长河中,或果断或迟疑,撷取某一刹那,便成就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学欣赏。
#宋词美学#在音律上体现为圆融饱满,比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叠字的运用方面出神入化,给读者以悠长的回味与深沉的期盼。毕竟,从诗经、到楚辞、到乐府,音乐与诗词的关系是休戚与共的,既然作为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必须要将填词与谱曲高度融合,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进步。可惜的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当时的音乐,只能通过存世的词作,去揣测当时的乐音。
#宋词美学#在题材上体现为丰富多彩,宋词把“香”“艳”二字发扬光大,无论是心中事,还是眼中泪,甚至意中人,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创作的对象,仅仅从词牌名《虞美人》《蝶恋花》《眼儿媚》《相见欢》《惜分飞》《诉衷情》就能感受到缠绵悱恻、深情厚谊。
#宋词美学#在语言上体现了淡雅清疏,词与诗的最大区别,在于词更倾向于谈情说爱,而诗致力于经国治政,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其浅显易懂、质朴无华的语言,让所有读者在阅读中咀嚼爱情的甜蜜,哪怕是“经得一番寒彻骨”的甜蜜。
#宋词美学#在意境上体现朦胧含蓄,即便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在某些方面不能混为一谈,但总体上说正是有词人情趣的表述,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花、雨等宋词常见意境是词人生活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花”以“落花”居多,“乱红”、“飞花”也不绝于笔;“雨”则是千变万化的,有“烟雨”“细雨”“微雨”“暮雨”,无色无味却有情有义,融入词人的心中。
惜春与伤秋是词人所乐于描绘的情景,自然界的万物都要合乎天时、地利,即使是最娇美艳丽的花儿也难以逃脱凋谢枯萎的命运,或在风中飞舞,或在水中凋落,美好事物在消逝过程中多半能让人联想到自我并不完善的生命。同时,花、雨的意象组合还表达了思乡怀旧之情,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无论是以乐景写哀情,还是哀景写乐情,其本质是高度一致的,营造出一种不可说、不可知的意境,把“一切景语即情语”刻画得淋漓尽致。
花本无情,雨亦无情,在词人眼中,同样的花、雨乃至流水、高山,呈现的状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注于自然现象中,经过词人的主观改造,才使花、雨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现象有了更多的情感寄托,给读者以情感的同振与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