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19常见致聋基因及其遗传模式

2019-02-19常见致聋基因及其遗传模式

作者: 长沙解放东路惠耳听力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6:16 被阅读0次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在千分之1.4到3.5之间,50%以上的听力损失是由基因问题造成。显然一半的非综合征隐性听力损失因为GJB2基因的突变造成,此基因编码了connexin 26 protein(Cx26)。GJB2突变基因检测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这使得获取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病因可能性增加。对于听力损失原因的诊断水平影响患者、家人和医生的医疗决策。基因评估和基因诊断测试的知识可以简化医生提供的对于诊断、预后、复发概率预测和治疗决策。此外,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听损的成因和遗传。

基本的基因和遗传模式

基因信息是包含在染色体结构中。每个细胞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中一个遗传自妈妈,另一个遗传自爸爸。基因是染色体中为机体成长、发展和运行提供说明的成分。和染色体一样,每个基因也是由2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或许会有所不同,不同的那一个叫做变异。当基因发生变化导致变异,就形成突变。当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发生改变基因问题就会出现,这发生在显性基因的情况下,已经变化的显性基因超过了另一个正常的基因。当一对中两个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隐性基因问题就会出现。我们如果说某个特征是遗传的,那么它就是从父母一方或双方延续而来到孩子身上,尽管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并没有呈现出临床表现。下面四幅图描写了主要的遗传模式。遗传在非性染色体通常称作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如果一个突变以显性的方式存在,意味着一对染色体中其中一个出现突变就会造成遗传(例如,外祖父母,父母,孩子)。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其中一方具有显性突变,他或她将会遗传那个基因(例如耳聋基因)。那意味着那个人的每个孩子携带突变的几率为50%。

隐性遗传:一对染色体中两个都发生突变才会造成显性基因问题,例如听力损失。如果只有其中一个产生突变,叫做携带者,不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双方各有一个隐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孩子有25%的几率成为遗传性听力损失,有50%的几率成为不受影响的携带者。隐性基因遗传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没有家族病史。

X连锁遗传:X和Y染色体被称作性染色体,因为它决定了人类的性别。男性具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女性具有两个X染色体。如果突变为X连锁,意味着它只会在X染色体上发生突变。因为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如果其中一个发生隐性突变,另一个可以正常运作,因此不会表现;男性中,Y染色体不会提供正常的基因复制,因此突变就会表现。所以,X连锁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出现在男性中。如果母亲的一种一个X染色体有隐性突变,她生的女孩有50%的可能性成为携带者,她生出来的男孩将有50%的机会患有听力损失。

线粒体遗传:线粒体在我们每一个细胞中,线粒体基因存在于线粒体内部。其他基因都是遗传自父母双方,但线粒体基因仅来自母亲。这说明,如果母亲具有导致听力损失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她所有的孩子将患有听力损失;如果父亲具有导致听力损失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他是不会遗传给孩子的。

永久性听力损失的成因

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基因和非基因因素。历史推测表明约一半的儿童永久性听力损失儿童被鉴别为基因原因所致,其余的一半是环境因素或不可知因素所致。由基因导致的听力损失又分为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由基因导致的听力损失大约三分之一是综合征类型,这意味着除了听力损失,他还有其他的医疗问题。相反,大部分由基因导致的听力损失没有其他的医疗问题,这类型的听损被称为非综合征类型。

致聋基因也可以根据遗传模式进行分类,77%是隐性遗传,22%是显性遗传,1%是X连锁遗传,此外,一小部分(少于1%)代表了线粒体遗传,特征通过母系遗传。这些遗传模式上图已经表明。听力损失病因的分解图如下:

基因导致的听力损失或遗传性听力损失中,基因变异在儿童一出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许多个案在儿童晚期或成年是才开始出现听力损失,尤其是显性遗传的基因变异。

77%的非综合征基因致聋是隐性的,他们的父母各携带一个突变的致聋基因,但父母的听力正常,很多情况下没有听力损失家族病史的会生下具有听力障碍的宝宝,至少90%听障宝宝的父母听力是正常的。这些案例中造成听力损失的潜在原因很难去确定,因为听损有可能是基因所致也可能是获得性的。因此,关注不是由基因导致的听损也很重要,因为某些病例可以通过干预来解决听损或者阻止其听力进一步恶化。

非综合征类型致聋基因

大多数的致聋基因是非综合征类型的。这一部分个案中,患者唯一的临床表现就是听力损失,部分患者会伴随有前庭问题。尽管听损和前庭不总是同时发生损伤,但因为二者在解剖结构上较为相近,因此大多数的障碍会同时损伤两者。不幸的是,对于小龄前庭问题的诊断目前还不完善,具有一定挑战性。

研究非综合征型听损及潜在基因成因的一大挑战是:造成这类患者基因的异质性非常大。细微的病理差异可以导致几种非综合征听力损失亚型的临床差异,但也会有多种基因同时呈现一种极为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为语前聋,常染色体显性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为进行性或语后听力损失。这可能说明隐性障碍代表基因功能的完全丧失,显性障碍或许表示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相互作用。

综合征类型致聋基因

大约30%的儿童在患有听力损失的同时也伴随着其他的问题,这类儿童被称为综合征型。目前已发现的听力损失综合征有400多种,下表列出了其中部分综合征的伴随表型,致病基因。

致聋基因测试

随着临床致聋基因测试的增加,能够接受听损分子诊断的家长也不断增加。所有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个体,都应该进行GJB2基因测试,因为它比其他基因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更为常见,且听力学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可以导致轻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儿童,但在儿童早期发生听力损失的儿童也应该去做GJB2基因测试,因为大约4% GJB2基因突变的个案会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才会发展成听力损失。如果GJB2结果为阴性,通常会进行更复杂的基因测试,来寻找听力损失的原因。

如果一个儿童有服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历史,有听力损失母系遗传的家族史,或者是西班牙或中国人,需要进行线粒体MTRNR1和MTTS1基因检测。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表明儿童有颞骨异常,如大前庭导水管或Mondini畸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或者失同步的儿童,应该进行OTOF和DFNB59基因突变测试,尤其是如果儿童的兄弟姐妹也具有同样的听力损失时。OTOF基因突变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佩戴助听器帮助不大,因此病源诊断对于听力损失的处理非常重要。

如果儿童有视网膜疾病,推荐进行先天性聋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Usher syndrome)测试,因为可能会有进行性视觉损伤的风险。

大多数非综合征类型的基因致聋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还有一种罕见的基因DFN3也会导致儿童听力损失,这种听损患者有可能会呈现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相关文章

  • 2019-02-19常见致聋基因及其遗传模式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在千分之1.4到3.5之间,50%以上的听力损失是由基因问题造成。显然一半的非...

  • 遗传vs表观遗传

    1. 遗传? 表观遗传? 遗传学(Genetics)—— 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

  • 2023-02-01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1.基因遗传:相貌、身高、体重、疾病、寿命、智力、情绪 2.表观遗传:行为偏好、情绪模式、生活...

  • 多基因遗传病

    基因遗传病大致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两者交互作...

  • 孕前为何要做基因筛查,更是为了避免生育耳聋宝宝

    专家表示,尽管夫妻双方听力正常,但如果携带相同致聋基因的话,那么他们的后代将会有25%的可能携带致病的双等位基因,...

  • DNA甲基化与花色苷

    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改变,但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变化。 基因甲基化是表观遗传方式的一种 基因...

  • 《陈巍学基因》笔记(44)彩色视觉

    上期笔记我们共同学习到了有关耳聋的基因和常见的耳聋基因及检测,本期笔记就让我们共同了解 「彩色视觉及其相关基因吧~...

  • 或许,我们只是人类的“基因”

    我们的细胞里藏着生命的密码:基因。 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常常影响或决定着我们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 ...

  • 主题阅读18本书后,给你发现天赋优势的建议

    一、基因对天赋特质的影响 1、复制基因。基因具有遗传性,自然祖辈优势基因也会部分遗传给后代。 不过基因不会100%...

  • 遗传病的分类

    现代医学遗传学将人类遗传病分为5类(见图) 单基因病。由单基因突变所致。在单基因遗传病中,根据决定该疾病的基因所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19常见致聋基因及其遗传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r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