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悦,六一快到了,这是市妇联送给你的微心愿学习包。提前祝你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丽微笑着把装满学习用具的新书包递到我们村张老庄的张思悦手上。
“谢谢徐阿姨!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老了,我好好伺候他们。”文静内向的思悦一连串说出这些话。让在场的爷爷奶奶也颇为惊讶与心酸。
思悦的奶奶周娟说,是啊,我们老两口只能照顾她的衣食住行,比起父母的呵护来说,还是替代不了的。俺孙女懂事,知道爸爸妈妈要在外面打工挣钱,所以很少在我们面前问起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望她和弟弟。刚上学时,我去接送她。她看到有的孩子是妈妈来接送,眼神中流露出的羡慕让我看着都心碎。孩子今年都四年级了,这些年都是她爷爷或是我接送,她也慢慢习惯了。但孩子有时候做作业会发呆,我知道,那是在想她爸爸妈妈了……

这个场景,在当下的农村是很普遍的。留守儿童作为我国时代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一个“产物”,正在有增无减的更替中。也可以说,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产业振兴等多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就业,加上疫情叠加、手机电子产品使用不当等影响,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思想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学校、家庭等形成合力,共同解决。
假如把思悦放入这个群体中,她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幸福是因为爷爷奶奶对她百般呵护,家里院外收拾的整洁干净,为她和家人创造了一个安静清洁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不幸是因为她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自幼年起,她就很少得到过父母的宠溺或疼爱,只有父母偶尔回乡麦收或者过年时。年轻的打工人为了家庭的完整与和谐,一起来到外地打拼,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在外地站住脚跟,把孩子接过去上学的,并不在多数。
然而,比起留守儿童,乡村里还有一部分更需要庇护的困境儿童,他们或是家庭生活遭遇困难的低保家庭儿童,或是身患残疾的脱贫家庭儿童,又或是父母已不在的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们的生活境遇更需要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扶。多年以来,这已成为妇联、团委等群团单位的一项主要工作。他们配合教育、民政等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儿童福利等各项保障措施。要求配齐配强各级“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提供精准的关爱服务。妇儿工委统筹将儿童之家纳入城乡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号召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制定工作规范和服务清单,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了精神慰藉、亲情关爱、权益维护、心理疏导等全方位的爱心服务。
如往年一样,今年的六一节,选派单位市妇联持续把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拳拳爱心送到了李腰村。今年的活动,市妇联以“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为主题,带领爱心企业家刘华军、王传杰、南亚等,提前把节日的祝福与关爱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为留守儿童、困难儿童送来了节日的祝福和新书包、学习用品、面包、牛奶、纯净水等。入户走访中,徐丽主席详细了解了张思悦等同学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与孩子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徐丽主席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地嘱托,听党话跟党走,今后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李腰村李庄小学集中进行了暑期防溺水宣传等活动议程之后,徐丽主席对校长田瑜和老师们说:“咱们广大儿童工作者也是重任在肩啊!你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当好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权益的守护人、未来的逐梦人,把“四个自信”的信仰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争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群团组织一家亲。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是妇联关爱服务的群体,“祖国的明天与希望”也是团市委关爱服务的对象。六一前夕,团市委书记杜飞打来电话,说要给李腰村的孩子们送来一些微心愿大礼包,同时看望驻村工作队。我说,那敢情好啊,替我们村儿的孩子们先感谢团组织的温暖与关爱!5月29日,团市委“情暖童心 微爱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青少年活动走进李腰村,郭彦部长带着市青联、区青联代表为孩子们送来了爱心大礼包以及牛奶、方便面等物资。










爱心没有起点,帮扶没有终点。乡村要振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就是发展进程中最需要关爱的群体。我们李腰村党总支带领包村两委,通过走访排查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家庭纳入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措施,力求做到应纳尽纳。相信有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常态化帮扶,各界社会力量的持续关注关心,孩子们一定会在党的温暖阳光下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