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公司创业初期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
看到这句话我想到的是做人其实也是如此,年轻时候什么都想做,都想尝试下,而到了年老反而循规蹈矩。就像孔子所说,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原本孔子的这句话是说到年老之后才“不逾矩”,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逾矩”了。这里的“矩”指的是给自己设定的人为的心理障碍。
比如羡慕朋友多才多艺,朋友建议学点东西,自己还没学呢,就觉得自己学不会,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设限。又或者羡慕朋友的好身材,朋友建议他也去健身房训练,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个毅力,自己对自己的自律设限。羡慕朋友挣钱了,朋友让他一起干,他却觉得这个有风险,自己不适合,自己对自己能力设限。
他们想的最多的是自己这不行,那不能,而不是考虑自己有什么能力,该去怎么做。
有这些想法的人很多,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归因原则,总会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哪怕理由再牵强。
比如自己不去健身房,是因为自己没毅力,不是这自己不想。我也想锻炼,可是不是我的错,是毅力这个东西阻挡了我减肥的步伐。
自己穷不是因为自己懒,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能力。我也想挣钱,可是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即使想挣钱也没这实力。
他们能把一切原因归结为各种“不能做”。能力不够不能做,自律不足不能做,资源不够不能做。
这样一直给自己规定各种“不能做”,一直设限,会让自己失去很多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潜在才能得不到发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不能做什么”换成“能做什么”。具体做法是问自己一系列问题。
我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需要哪些能力?
我具备哪些能力?
我不具备哪些能力?
不具备的能力,我可不可以学会?
学不会的能力我能不能找人帮忙?
我是否用尽了所有可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