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晨读第179天
张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宋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张载天资过人,从小天赋异禀,“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张载“少喜谈兵”,后经范仲淹指点弃武从文,一代大儒的传奇人生由此开启。
张载十分注重对家族子弟和门人学生的培养、教育,既留下了思想境界很高的《东铭》《西铭》等学规,也留下了规范具体言行的“六有”“十戒”等家训家规。
1、《东铭》——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2、《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译文——《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义),乃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乃是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所谓的圣人,是指同胞中与天地之德(案:指健德与顺德)相合的人;而贤人则是其中优异秀出之辈。天底下无论是衰老龙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及时地保育他们,是子女对乾坤父母应有的协助。如此地乐于保育而不为己忧,是对乾坤父母最纯粹的孝顺。若是违背了乾坤父母这样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伤害仁德就叫做“贼”。助长凶恶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够将天性表现于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万物的功业(了知我们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价值),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能彻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测之奥秘,才算是善于继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过厌恶美酒,来照顾赡养乾坤父母的;颖谷守疆界的颍考叔,是经由点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将恩德施与其同类。不松懈、继续努力,以使父母达到欢悦,这便是舜对天地父母所贡献的功劳;顺从父命,不逃他处,以待烹戮,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谥为“恭”的缘故。临终时,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完整地归还给乾坤父母的是曾参;勇于听从以顺父命的是伯奇。
富贵福禄的恩泽,是乾坤父母所赐,用以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戚,是用来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的。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时候,心安理得,我安宁而逝。
3、六有——: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所谓“言有教”,就是话讲出来都值得别人学习。“动有法”,是指只要有所举动的话,都足以做学习的榜样。言行是最重要的,言行是“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
“昼有为,宵有得”,也就是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要检讨反省才有所得。不要晃晃荡荡地就这样过了一天、过了一个月、过了一年,都没有所得,都没有所为,那怎么成?
“息有养,瞬有存”,“息”就是呼吸之间也要有所存养,然后“瞬有存”,瞬顷之间也要有所存养。任何时间内,绝对不能让光阴无缘无故就溜走了,也就是说把修身落实到一举一动中,甚至到最后的一息一瞬统统离不开修身。
把“六有”写出来,贴墙上,日日践行!
4、十戒——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昵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
“十戒”是张载为其后世子孙培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所标出的重要元素。
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张载家风呢?其实,这“十戒”综合到一起,就是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纯洁朋友圈;第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志趣;第三是要讲究勤奋;第四是要做到与人为善;第五是遵守法律规范;第六是懂得与人和谐相处。
《中国家规》学至第13篇,最具实操性、可落地、可对照、可践行的!一定要用起来,从自己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