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诗歌考题选择了《送淮阳县令》,对大多数人来说,算是新诗,作者马戴,也很陌生。网上赏析文几乎找不到,尝试找Al来帮忙,初步有点认识了:
荒堤杨柳烟,孤棹正悠然。
萧寺通淮戍,芜城枕楚田。
鱼盐桥上市,灯火雨中船。
故老青葭岸,先知宓子贤。
淮阳,因这里地处淮水之北而定名,古称宛丘、陈、陈州。
周游列国的孔子和弟子们前往楚国途中,被围困在了陈、蔡之间,也就是今天的淮阳一带。被困后的七天里,孔子和弟子们缺衣少粮,贫病交加。但是孔子依然抚琴高歌,神色淡然。
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故老: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青葭:绿色的芦苇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或华州(今属陕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马戴,字虞臣,《唐才子传》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并云:“早耽幽趣,既乡里当名山,秦儿一望,……结茅堂玉女洗头盆下,轩窗甚僻。”意思是结茅屋於玉女峰下。武宗会昌进士。在太原幕府中因直言被贬龙阳尉,后逢赦回京。官终大学博士。前人很推崇他的律诗,严羽《沧浪诗话》说是在晚唐诸人之上。他与姚合友善,落第时姚合有赠诗,他也以诗答之,首两句云:“路歧人不见,尚得记心中。”写失意时的相知也颇觉真切。
这首诗是对一位即将赴任淮阳县令的官员的送别之作,充满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对淮阳地方风情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翻译:
送别淮阳县令
在荒凉的河堤边,杨柳树轻摇着如烟般的枝条,一艘小船独自悠然地行驶在水面上。
寺庙与淮河的戍防相连,芜城倚靠着楚国的田野。
桥市上人来人往,忙碌地交易着鱼盐等物品,而在雨中,渔船上的灯火闪烁,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那些生活在长满芦苇的河边的老人们,早已知道您具备宓子贱那样的贤能。
注: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曾任单父(今山东单县)宰,有德政,后世尊称为“宓子”。在这里,“宓子贤”可能是借指即将赴任的淮阳县令,表达对其贤能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暗示了淮阳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尚贤能的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