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营销号这么火?”
这是两个写手之间的对话。
A听到B的问题看了看他,微微一笑。“火吗?倒也是,比咱们写的差,阅读量却比我们高。”
“没觉得很有趣吗,现在的人获取信息靠网络,获取知识靠网络,获取信任靠网络。但当一切都是假的时候,反过来会怪网络不好。”
“当然,换个角度说这件事。”A伸了伸懒腰,“上学的时候,如果你的老师告诉你,二这个字读yi,你一定会读yi,因为来学校之前家长会给你灌输一个暗示,听老师的话。从那开始,不管你去哪儿,你都会毫不犹豫的说,二读yi。当遇到一个告诉你它应该读er的人的时候,会出现两种结果,你信了他,或者他信了你。而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唯一衡量点就是你和那个人谁更有说服力。如果他在某个点上胜过了你,比如身份,魅力,口才等等,你内心会动摇,从而失去坚持原则。当然不排除铁头娃。”
“so?你的意思是读者无知吗?”
“不着急,还没完。我们继续说教育的流程问题。这个小孩子知道er后,他会求证,找谁呢,至亲之人,理由一样,信任,这是一种天性。随后发生的事就是,父母去学校举报了老师失职,等等一系列操作之后,小孩子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错的,他就会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最有趣的事,是这个小孩子依旧会继续相信学校,因为学校是大环境,不是所有的老师会误人子弟。哪个老师好呢?小孩子不知道。除了老师能教他们知识在哪还能获取知识呢?小孩子不知道。小孩子只知道,学校是好的,能学知识,就可以了。”
“没有制约吗?”
“制约?制约什么?物质社会,用什么制约?钱吗?这么说倒也可以,多少垃圾平台、营销号不都是用钱砸出来的。公信力大于私信力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不可控,这个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不是条条框框,连法律都制约不了道德,还谈什么道德。”
A吐了口烟圈,继续说到,“我还是那句话,早晚有一天,有人会用国家赋予人民的权力去绑架整个社会的,就像现在被封杀的软文一样,不管是软文类的畸形文化,还是正能量,都是一种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武器。而这种东西会根据使用者的态度发生质的转变,好的变成坏的,坏的变成好的。”
“那岂不是没有好坏?”
“中华文化,讲求如水,无形无色无味,但必不可少。每个人都知道上下五千年,那为什么只有儒道法三家传的最深,百家争鸣到六国统一,如同散户变寡头啊。历史课本说,因为统治者需求,啧啧,害了多少有志青年。有一定影响,不是没有。但更多的还是市井文化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阶段,谁抓住了群众的思想谁就是寡头,就这么简单,只是社会不断演变,不断重复,把事情搞得复杂了而已。”
“我喝口水,好,接着聊。儒家讲求以和为贵,我估计全中国都知道。道家也有点和的意思,但他讲阴阳调息,和儒家不一样,儒家思想的和是有野心的,道家的和讲求个平稳,你看那些老头老太太不都是吗?法家相比前两个显得比较偏科。课本上还有庄子,空想家鼻祖,可以看下宇宙区长孙连城?墨子,嗯……总感觉动画片里的墨家是群科学家,动不动就造个机器人出来。墨家思想适合市井文化,放在组织架构里他顶多是个部门,当不了高级管理。”
“没有好的办法取缔营销号吗?”
A掐灭了烟头,“有,逆思维推理,如果你是营销号主,你会针对谁下手?”
“任何人。”
“也可以这么说,但大部分还是年轻人。你可能会说,老年人也看,七大姑八大姨天天推文章。别忘了他以前也是年轻人,现在营销号发展没几年你感受不出来的。第一,剖析人性,信任与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依赖性。第二,大环境,互联网有未来,而且是长期的。第三,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不认识字也不愿意查字典而去网上找答案的人。所有做大的营销号都是紧抓时代趋势的,甭管你是什么年龄的人,吃定你。”
“无解了呗?”
“我可没说无解,有的,答案在外面,走出去,多看看。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是最有效提升一个人三观的方法,年龄算什么,能当饭吃吗?”
“你这篇文章敢发吗?”
“不知道,但我估计有人敢看,在心里暗暗嘀咕几句,然后深藏功与名,隐藏在互联网的黑暗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