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稀在县城
老家县城在周朝就封为一个国的,它是周代一个王的弟弟的封地,建县制历史悠久,已经有2700年左右。县城面积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有三十六万。虽然是小县城,这些年变化也很大,由于属于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街道干净,整体感觉清秀美丽。
几天前拜访老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竟然迷糊地找不到他家的住地。
说起来,我家也曾经是县城里的市民。父亲从部队专业在这里的,他拖家带口的一人工作,要养活我们四个人,由于当时城镇户口的粮食短缺,好多人都把户口迁到了村里,村里有土地,能解决吃饭问题。我父亲也和许多在外工作的人一样,把我母亲我和我大弟弟三个人的户口,从县城安置回老家村里。
我们在县城里生活的记忆,我还有一点印象,父亲单位办公的所在地,他的住处,还在头脑深处留着的。一排三层楼,父亲的宿舍在二楼,电灯很亮堂,老家八零年才使用了电的,所以印象深刻。吃西瓜时,父母亲沿用在宁夏那儿吃瓜的方式,西瓜一份为四,瓜两头留给父母,中间部分一分为二,分给我和我大弟的,我们几个人都用勺子挖着西瓜瓤食用。一楼某邻居门口放着煤火炉,我和弟弟当时还没有到上学的时候,总是拿纸张在人家火炉上烧着玩,也总是被一个漂亮阿姨阻止,说纸张烧着的灰会弄灭火炉的,会影响她做饭的。我们家没有做饭,老是父亲端个小锅到单位食堂打饭。有个记忆也记得比较清楚,大弟更调皮,一个人一次从父亲单位跑出去,转悠到当时县城唯一的大街里去了,父亲和他要好的同事可是着急了很一会,大家在街道找到他时,母亲可是生气地拍了弟弟屁股的。世态沧桑,父亲和大弟,都已云游天国,这些琐事,鲜活生香,暖意融融。
我初中的时候,县城里放映电影《卖花姑娘》,故事情节模糊,清楚的是,学校老师那时真是非常大胆,现在想来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竟然组织我们这样十一二岁的孩子,去县城看这个当时火了的电影,输赢工具就是自行车,个子比较高的男生,带着一个女生,三四十个学生,在四五个年轻老师的带领下,下午四五点就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向县城进发看电影,路程十几公里,想不起来那坎坷的石子路,那时还没有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我们怎样到县城电影院的,遗憾的是到现在不知道自行车带着我看电影的男生叫什么名字,他是另一班的同学,只是觉得他个头比较高。电影内容是什么,一点也不清楚,只是觉得乱哄哄的人多。那晚电影结束,我没有回来,老师把我交给了我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为此,村里一同去看电影的发小,对我很有意见,这是后话。
在小县城,还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事情,那已经到了高中毕业之后了。宝贵的黄金时代啊。当时没有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采取的是推荐制,推荐条件必须有四年的回乡劳动经历。四五年的回乡阶段,有一年荣幸地在县城生活过,比较系统地学了农业知识,还挣了不少公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