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经典会读——《孟子》尽心章句上(补全)

经典会读——《孟子》尽心章句上(补全)

作者: samecome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22:35 被阅读342次

    2016.12.10读于专教

    2016.12.15写于实验室

    2016.12.17写毕


    1,良知良能

    这部分其实比较杂了,每层意思都只说一句话,我只能勉强将他们攒成一段。第一点就说了,人都是有良知良能的,也就是天生就有的,也就是孟子的性本善,然后又用亲亲,敬长来论证他的观点。然后举了舜的例子来证明,舜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也就是舜其实看起来和周围的人没什么差别,但是他又可以做到,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原因,就是他可以看见一种善行,善言,就可以立即照做。所以这个例子,孟子是用来说明道德的。但是对自己也是有启发的。人总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你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水平,你的水平大概也就是怎么样了。人要发展,一定要突破现有的环境,去向更高的境界追求。但是怎么才能够突破固有限制呢,学习啊,凡是遇到可以指的学习的,就去学习,这样子,你就会成为你这个环境下的佼佼者,只有成为顶尖的了,你才可以向另一个环境走去。当然,因为环境的限制,许多更高境界下的新东西,往往你只有很少很少的机会接触,这个时候,一定要抓住啊。

    然后这部分的最后一句,自己好喜欢,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如此而已矣,这就可以了,只要这样做就行了,so easy啊。其实翻译成白话文,超简单的说,甚至你看一遍,会觉得好强大的大道理,好假大空啊。但是这段话配上张居正的讲解,然后自己再思考思考,觉得,好有道理啊,的确破解之道就在这了,孟子把答案告诉你了,把怎么做的都告诉你了,而且简单易行,可是可是····好难啊···呜呜呜呜。这段话的观点是讲的立人之道,就是你做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的东西!立人之道就在于自己的心,而是是制心之功,就是李要控制李自己。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有羞耻之心的,就是很多事情,你其实本能上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但是很多时候就是私欲一起来,你又不能够用礼义去控制它。所以你就做了你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本性不想做的时候,就马上停止不做,有了不该有的欲望就马上停止它,天哪!人道不就尽乎此吗!只要你这么做了,则事事无歉于心。推之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2,臣事君者,有四

    这部分孟子讲了四类事君的臣子类型。其实还蛮喜欢看孟子他们做这些分类的,总是分成几种不同的境界,自己拿来识人认人,也是有意义的。第一类者,事君人者,这样的人,没有机会侍奉君王的时候,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一旦有机会侍奉君王了,那么会不顾一切办法去哄君王开心,总之,你开心就好,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啥事都干得出来。不用说,批判之!第二类呢,安社稷臣者。此类人,险阻不避,殚精竭虑,惟社稷之安是图,必社稷安而后心始安,他们志乎立功,以功名为志,当然功名指的是国泰民安,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哦,天呐,这类人,我觉得都已经是我想到的最好的人了。第三者,天民者。让我们来看一看,比社稷之臣还厉害的人是什么。孟子说,社稷之臣啊,仍然不免是一国之士啊。天民啊,首先自己能够全尽人道,这样的人人品既高,也自命甚高,他不会轻易出手,轻易一式,会反复思量,觉得大道可以实行了,一切条件都具备了,然后会出来辅佐君王。如果时机不够成熟,那么就宁愿遁世。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志愿实在太宏大了,他比社稷之臣的高明之处,就是他不会再悲观功名所累了,这样的人啊,做老师不错。第四类,要来了!就是大人者!孟子说啊,天民啊,虽然道济天下,但是总是还有计较在里面,就是我想着要去正人。而有所为的达人啊,只要做好正己之功。而德盛化神。上正其君,而不必形之讽议,下正其民,而不用申之禁令。表仪即树,而风声鼓舞,蒸黎之耳目成新,民行遂无不正。此则功在社稷,而无计安社稷之劳,道济天下,而无意必行藏之迹,所为大而化之者。说实话啊,孟子装起逼来,我是很服的,这话怎么能够说的这么好呢?

    3,君子有三乐

    这段话,我可喜欢了,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是很值得快乐的,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哦。第一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君子所性,根于心

    这段话,我也很喜欢。在前面,孟子先说了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民,君子是想要的,但是他的快乐不在这里,站立在天下中央,安定普天下的百姓,君子是觉得快乐的,但是他的本性不在这里。这里讲的都是一些外在功绩,也就是外王的东西。孟子认为这些外在的功绩,固然很了不起,也值得快乐,但是君子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外求,而是把自己的本性修好。其实,我理解为,外面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甚至数不甚数,你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是技术类,去学习,那是多么的细枝末节,要知道成功的人,成功的领域各种各样,但是他们的品质却往往都那么一些,因此你要关注的是这些共性的东西,然后去修炼。外在的成功只是必然的。另外如果你真的到了这个境界之后,你的心情也不会被外在的束缚,所以孟子说理想实现了,你对自己的本性的要求不会增加,穷困潦倒之时,这要求也不会减少。分定故也。因为你的本分已经确定了。这种定的状态时多么的好啊。当然孟子的观点里,君子所性的是仁义礼智,而自己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理解成其他的。关键是,孟子说,只要你修炼的好,这些内在的修炼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我见过这样的老师,内在的修为的确是可以外化为外在的气质的。

    5,善养老者

    这部分讲的是“指标”。文王兴盛了,大家都来投靠。可是怎么来判断,文王是兴盛了呢?孟子给了一个指标,就是这里的老人都得到了很好的赡养。为什么用这个指标呢?因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在这个动乱的国家,肯定把有限的资源先给那些青壮年。因此如果老人得到很好的赡养,起码说明,物资上是充足的。其次,光物资充足还不行,还要有意识,整个社会要有一个赡养的风气,这说明教育上也可是可以的。因此用赡养老者作为指标,还是合适的。

    6,观水有术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总觉得这句话必有深意,可是我理解不了啊!

    这部分孟子讲了很多和水有关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也是出自这一部分。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不成章乃达。流水这东西,不填满一个洼坑,就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的,不到达相当的程度,就不可能通达。一个脚步一个脚步的走,可以拿来做自己的名言警句了,而且成章乃达,就是我们学校的校歌歌词,读到这里才真正理解了。

    7,中庸之道

    哎呀,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有所偏见的人都应该来读读这一段了。孟子在这里先把杨朱和墨子都批判了一番。然后子莫执中。执中间的态度总该就是正确的态度了吧。可是如果就只是这样子,那所谓的中庸之道未免也太肤浅了。孟子说了,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持中间的态度,而没有变通,其实也是一种执着啊。为什么执着就不好呢?因为道是一理浑然,泛应曲当,千变万化,头绪甚多,怎么能够是一端可以尽的呢?所以你执着于一,则放弃其他的一切。

    8,饥渴之害

    这一部分,孟子用饥渴举例子来说明贫穷对人的伤害,还是很直观,很具有警醒的意义的。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会觉得什么东西都好吃,这时候你对美味是没有辨别的,同样的,口渴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都好喝。相当于,在饥渴的状态下,你对什么是重要的,或者什么是好的判断是会有偏差的。同样的,在贫穷的情况下,贪欲邪念什么都会来,这当然也会影响你对这些价值的看法。这些都是对于你的人心有害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道理,我当然是认同的,可是啊,在饥渴的状态下,食物和水当然就是会特别的重要,难道不是吗?

    9,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挖井挖到六七丈深,但是如果还是没有打到泉水,那么久仍然是口废井。当然,你可以可以说,如果你的方向是错的,还在那里傻啦吧唧的一通乱挖,不是白痴吗?可是这样去理解经典,就实在没有意思了,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孟老夫子会不懂?老夫子只是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你们欠缺的其实是坚持。始勤而终怠,进锐而速退,其归于无成,与弃井者,无异也。如果和尽心下的,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联系起来,这就话就更有意义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多少这样的情况,你怎么能这样,我起码比你好一定。起码比你好一点,这个借口可以帮助自己心安理得多少事情啊。如果你能够明白,孟老夫子在这里说的,如果没有挖到泉,其实你起码好的那一点,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10,其君不贤

    孟老夫子在这里说的话,其实难免都有写大逆不道了,他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太甲这个君主啊,不太好。所以怎么样呢?伊尹这家伙把他给流放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太甲这个君主细心革命,所以伊尹大发慈悲的把他叫回来继续当君主····所以公孙丑就说,那是不是君主不贤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他放逐啊。孟子总算说了一句,你要是像伊尹那样就是可以的。anyway。毕竟是民贵君轻的思想啊。

    11,大德小义

    这句话还是很有意思的,给我们提供一种看人的角度。其实在尽心下这部分,有几句话和这个内容相似,但是又有些不同,到时候讲到再说吧。这里说,孟子说陈仲子这个家伙啊,如果你毫无理由的把齐国这个国家交给他,他是不会接受的。哇,好厉害啊!了不起!顶!可是孟子说,哼,拒绝一个国家,不就是跟拒绝一筐饭,一碗汤是一样的嘛,这是小义啊···你要看他在亲属君臣关系上有没有做的很好,这才是大德!这就是小大之辩吧。送你一个国家,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自然而然是天大的事情了,其实现实中,这样的天大的事多了去了,新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消息新闻,谁谁谁做了什么事,简直了不起,因为我们都会很自然的先代入到自己的身上,觉得很了不起,从而对那些人也就有了一些判断。可是,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你认为的“大事”不一定是大德,不一定能看出一个人怎么样,反而一些你认为的“小事”,却往往不是小义,更能看清楚一个人。

    12,大哉居乎

    哈哈,毕竟孟子从小就有着孟子三迁的故事,所以孟子在这里就赤裸裸地表达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贵族毕竟还是贵族啊。孟子到达齐国的时候,远远的看见了齐王的儿子,不禁感慨到,了不起啊!居住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啊!所居住的环境真的很重要啊!他和别人一样不都是做儿子的吗!怎么这么有气质啊!然后自问自答的说,哦,原来是因为人家是王子,从小的住房,马车,衣服都和人不一样!嘤嘤嘤

    13,好贤而无实

    这里讲的是诸侯对待贤人的正确方式,其实对我们也是有启发的,比如你在帮助其他人的时候。孟子怎么说呢?只给吃的而没有真心的爱敬之心,不过是对待猪一样, 有爱敬之心,却又不恭敬的表现出来,不过是喂养畜生一样。你在送给别人礼物的时候,一定要有恭敬之心,形式以及诚心实意,否则,这礼送了跟没送一样的。现实中有多少人,给别人点东西,就觉得自己是大爷似的,哼。

    14,君子所教者五

    看看孟子怎么讲教育方式的,可以好好学学哦。当然孟子这五类,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分的。

    有时雨化之者:有一类学生啊,自己可了不起了,造诣既深,真积既久。所少者点化之功耳。这样的家伙,自己就牛逼的很,只需要点拨一下就可以了。你给他点雨水,他就会泛滥了。

    成德者:有一类学生啊,智力方面,恩恩,就不说了。但是人家资质纯粹,德性可以渐磨,只要我们抑其过,引其不及,可以成全他的德器,让人家做个君子呢。

    达财者:有一类学生啊,道德方面,凑活吧,不是个坏人。但是智力方面吧,卧槽,天才啊!这样的人,才识方面可以扩充,我们因材施教,诱进之,矫其偏,疏通他的技能,恩恩。

    答问者:你来提问,我来答。有些人啊,也不是很专心的学习,也没有固定地方老师,就是偶尔有些问题了,来提个问,你解答一下就好了。你也不可能跟他一起坐下来,聊一天,大叩则大应,小叩则小应。

    私淑艾者:哎,有一些人啊,可能一生你都不可能谋面,有一些人啊,早已经是随着历史而去,但是!但是!他们的学问可以通过书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触到!简直三生有幸呢~孟老夫子~读完孟子~我也算您的学生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会读——《孟子》尽心章句上(补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wgmttx.html